老年人防控疫情心理工作_专访丨高文斌:加入心理干预有助于新冠肺炎治疗和疫情防控

199一场流行病打破了人们平时的平静。被迫长时间呆在家里的人不可避免地会感到焦虑和沮丧。对于疫情严重地区的人们来说,疫情不仅会带来短期的不良情绪,还会带来长期的心理伤害。无论是因为城市关闭而在家中感到焦虑的人,四处奔忙寻找床位的受感染的人,目睹亲人和朋友在疫情中死亡的人,还是坚守在前线但因疫情紧急而无法帮助更多病人的医疗团体...在武汉,几乎每个人都有心理创伤。这种创伤,可能会长期存在,形成问题关于如何帮助灾区人民治疗心理创伤,接口记者采访了2003年北京小汤山“非典病人和医务人员心理干预”项目负责人高文彬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非典心理咨询热线”负责人。

高文彬现任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促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普及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心理科学传播首席专家他的研究领域包括心理干预、临床心理评估技术和职业心理健康。他拥有北京医科大学医学学士学位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学博士学位。

何认为,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增加心理专业人员,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基层干部不仅要关注居民的物质需求,还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状态,动员各种专业力量如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做好心理健康保护工作。应特别关注在疫情中失去亲人的人的心理创伤,专业心理机构应帮助他们康复。

接口新闻:你能简单介绍一下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自疫情爆发以来所做的工作吗?

高文彬: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工作主要分为几个方面: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供政策建议;对于医务人员,帮助他们缓解情绪,缓解压力;对于隔离期间的患者或疑似人员,帮助他们冷静下来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面向公众,通过多个平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每个人克服焦虑、恐慌等情绪最近,全国越来越多的地区相继恢复工作。我们也在帮助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做好复工心理建设。

接口新闻:到目前为止,参与医院早期防疫工作的心理工作人员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接下来应该做什么?

高文彬:主要问题是工作人员短缺,需要进一步改善工作机制,包括医务人员和病人这一次与非典大不相同。疫情爆发非常迅速,受感染人数远远高于非典。许多工作都措手不及。只有少数医疗队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工作人员和精神病医生。在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随着应对措施的进展,北京小汤山医院的建设考虑到了心理工作。目前,随着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全面打击,处于疫情中的心理工作者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现在,在全国各地医务人员的支持下,治疗情况已由混乱转为有序。我建议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增加更多的心理专家。心源性肺炎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受情绪影响很大。即使正常人非常害怕或紧张,呼吸也会非常不顺畅。对病人来说,不良的精神状态会加重他们的病情。如果能把心理评估和干预的过程纳入治疗过程,将有助于治疗。特别是当病人被转到医院调整病房或病情变化时,如果有专业的心理医生帮助,病人会更好地配合治疗并听从医生的建议。

目前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如专业心理工作者数量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高。心理医生、专业顾问和医务人员或患者之间可能无法提供一对一的服务。它可以通过网络通信等替代手段来实现。

界面新闻:医务人员正在抗击疫情的前沿战斗。他们面临着心理问题,如身体疲劳带来的崩溃,害怕被病毒感染,自责和内疚,无法在短时间内帮助大量病人。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帮助他们缓解?

高文彬:首先,随着大量外来支援力量的加入,长期处于早期的一线医务人员有一定的休养机会,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身心疲劳

其次,心理专家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处理心理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尽快与当地心理专业组织进行沟通。从全国来看,武汉本地的心理专业团队相当强大。他们可以在防疫和控制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如果不够,他们还可以考虑从全国各地招聘专业人员。

接口新闻:由于该市已经关闭了近一个月,距离关闭解除还有一段时间,受影响地区的人们只能长时间呆在家里。与此同时,由于城市中大量的感染者,他们不时收到令人沮丧的坏消息。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帮助他们摆脱无聊、孤独和恐慌?

高文彬: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我们可以从社会组织的层面开始。在日常工作中,居委会和社区街道的基层干部不仅要关注辖区内居民的医疗需求和物质需求,还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状态。专业心理机构、公益组织和接受过专业心理训练的志愿者也可以加入进来,调动他们的力量,帮助做好辖区内的心理健康工作,并通过他们指导居民做一些心理训练和心理游戏来调节他们的情绪。

其次,从家庭层面出发,我们建议家庭应该更加关注生活本身,减少花在手机和新闻上的时间。对一个家庭来说,每天至少一起做一件事更好,比如一起做饭,一起在家看电影等等。而不是忙着刷手机。在家庭成员共同行动的过程中增加沟通和沟通,以减少彼此的不安。你也可以把时间花在你通常想做但没有时间做的事情上,比如整理房间、看书和画画,这样可以丰富你的生活,自然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

另外,每个人都可以试着扩大注意力的范围。这种观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当前流行病对个人和当地的影响,还应该尝试用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他们周围的事物,他们会有不同的心理感受。

界面新闻:由于疫情的迅速发展,更多的人因为不能及时治疗或因为病情严重而离开。我们如何帮助他们的亲属减轻他们的悲伤和愤怒?

高文彬: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每次灾难过后,都会给一些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他们需要长期的咨询和帮助。当非典爆发的时候,我们建立的心理咨询平台在10月份仍然有人来求助。基层政府及其亲友应更加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最好有专业的心理机构及时介入人们希望一些组织和基金会能够设立特别基金和服务项目来帮助他们。

接口新闻:您在非典期间参与了心理干预。你能把什么好经验应用到这场防疫运动中?

高文彬:我认为第一个精神卫生工作应该有组织地进行,这比分散发展更有效。第二,对医务人员,特别是从事护理工作的同志,要进行基本的心理训练,使每个人都具备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的心理调节技能,这样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得比以前更好。如果时间紧迫,几个小时的短期培训也能带来明显的改善。我希望在这次大考验之后,一些心理专业团队和工作机制能够保留下来,以便我们再次见面时能够更好地处理它们。我们还希望改善我们的社会和心理服务系统

接口新闻:你也学习职业心理健康,在疫情过后将恢复生产。如何帮助企业员工尽快从防疫状态恢复到最佳工作状态?

高文彬: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工作普及委员会组织专家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企事业单位应对疫情的心理建设手册》,建议加强和引导企事业单位相关人员开展广泛研究,并及时应用于本单位的心理建设,确保疫情防控,促进社会生产生活的恢复。本手册非常实用,便于各单位参考和实施。这不仅有助于恢复生产,也可以应用于今后的工作。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