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度十九届四中_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深厚历史底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执行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制度有着深刻的历史底蕴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中国的民族制度和国家治理制度提供了深刻的思想文化底蕴。中国几千年的治理实践和制度探索,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中国的民族制度和国家治理制度提供了深厚的实践基础。新时期,我们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并从13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它们的显著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其深厚的历史背景。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制度的深刻历史底蕴,有利于增强我们坚定的制度信心。

我国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制度有着深刻的思想文化底蕴。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制度取决于它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和经济发展水平。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上,既有和平世界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动荡世界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历史经验和教训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营养。特别是中国历史上丰富的民族制度和国家治理思想,为我国民族制度和国家治理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深刻的思想文化底蕴。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启蒙思想和道德观念,可以为人们理解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的启示,也可以为治国提供有益的启示。”早在先秦时期,《尚书》、《诗经》、《左传》等文献就记载了我国早期的国家制度和治理思想。从秦汉、隋唐到明清,中国丰富的民族制度和国家治理思想延续了2000多年。公路之旅、大同天下的理想、六合和海斯的共同习俗、世界统一的传统、以德为主刑辅的道德理念、以民为本的重民理念、以政府为民的基础, 如贫富平等、损人不利己的平等观,法律不高尚、绳索不灵活的正义追求,孝、忠、礼、廉的道德操守,任人唯贤、任人唯贤的标准,任人唯贤、任人唯贤、任人唯贤、任人唯贤的能力等,周尽管年事已高,但他的改革人生和改革精神,这些思想的精髓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作用于国家制度,适用于国家治理,并在历代治乱的沉浮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例如,道德是刑罚的主体,道德是刑罚的补充,以德待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民族制度和国家治理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道德第一,刑罚第二”的概念起源于先秦时期的“慎刑”概念,最终由董仲舒在解释“以德治国”之后提出。自此,它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治国方略。然而,仅靠德治不足以实现有效治理国家的目标。我国古人找到了另一把“钥匙”,即法治。“法人是统治的终结”,这充分显示了法制和法治的地位。“光有好的行为是不够的,法律也不能自治”,这强调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这些思想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又如,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强调人民只依靠国家,国家是首都,国家是首都。追求正义的人会赢,为人民工作的人会成功。如果一个人赢得了他的人民,他将赢得世界。要成为国王,首先必须拯救人民。等待这些明智的话仍然令人印象深刻,发人深省。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原则性问题,决定了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制度的性质、方向和目标。如果人们失去了他们的心和思想,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制度就是没有源头的水和没有基础的木头。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确保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制度的本质属性。

中国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制度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

在人类发展史上,中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制度这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制度已经走过了几千年。每个系统不仅是连续的、相互联系的,而且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表现出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甚至系统化的特点。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和智慧。

始于夏商周分封制。中国古代先后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政治制度,包括郡制、郡州并行制、三官九臣制、刺史制、三省六部制和行省制。我们先后实行了一整套土地和经济制度,包括井田制、贡赋制、家庭制、均田制、租佃制、两税法、一次鞭法和分期摊还亩法。我们先后实施了一套完整的选官用人制度,包括世界官制、察举制、九品郑铮制和科举制度。一套完整的军事制度,包括政府军事制度,征兵制度,皇军制度,激烈的安全制度和八旗制度相继实施。等待这些系统覆盖不同的领域,并且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变化。他们创造了国家权力的制度机制,规范了各级管理行为和社会秩序,保障了国家权力的运行,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促进文明启蒙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说,中国古代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与当时的制度先进地位分不开的。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民族制度被周边国家和民族学习和模仿。

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地看到,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性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制度的先天缺陷。进入近代后,中国封建统治者腐败无能,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导致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不可持续的,中国社会陷入了严重的灾难。为了拯救国家免于灭亡,无数有着崇高理想的人在黑暗和屈辱中勇敢地探索新的国家制度和治理制度。君主立宪制、联邦制、内阁制、议会制、共和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制度进入舞台并以失败告终。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道路。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都团结带领人民不断探索建立和完善新的国家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完善民族制度和国家治理制度,当代中国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我们党的领导人和人民协调推进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位一体”的战略布局,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明显提高,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和平和民族团结提供了有力保障。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制度在中国根深蒂固。它们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它们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

坚持和完善中国的民族制度和国家治理制度,吸收历史智慧。新时期,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善于总结中国长期、广泛、深刻的治国思想和经验,汲取历史智慧,与时俱进,坚持和完善中国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199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从历史上总结治国的得与失、成就与损失,并将有益的成果运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制度。例如,2013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历史上的反腐倡廉问题进行了集体研究。习近平同志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研究我国反腐倡廉的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反腐倡廉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帮助我们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2014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对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进行了集体研究。习近平同志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我们要坚持科学的选贤任能的态度。我们应该牢记历史经验、教训和警示,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借鉴。“2018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了一次关于中国历史上官员管理的集体研究。习近平同志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我国历来重视历代官员的选拔和管理,强调‘为政府服务,但要取人’和‘培养人才,以人为本’的重要性我国古代的吏治思想和实践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吏治经验,也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其中有许多封建糟粕,这是我们必须注意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对中国历史上的吏治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整理,旨在了解中国历史上吏治的得失,为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提供参考。“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科学把握治国的思想内涵和我国历史上沉浮的历史规律,从我国两千多年的治国理政的一系列制度实践中汲取精华,如国家权力机制、人才选拔、社会管理、行政体制、廉政建设等。,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历史经验和实践智慧。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国强)

《人民日报》(2020年1月14日,09版)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