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援武汉战一线_[战“疫”一线 最美“逆行者”]连线武汉防控疫情一线:驰援方舱医院 他们看到了爱与希望

1992年9月9日凌晨2时30分,泸州妇幼保健院(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第三批医疗队队员叶贤、陈晓兰等4名医务人员打来电话。他们背后也有担忧和焦虑。在进入武汉汉阳广场木屋医院与患者日夜相处时,他们竭尽全力,疲惫不堪,却看到了爱和希望前两天

“我也穿上尿布战斗”

去了武汉、陈晓兰等地参加了各种医疗人员的防治培训和心理咨询。为了更好地穿防护服和避免感染,他们都剪掉了头发。为了这次帮助湖北,他们在汉阳方舱医院工作,那里能容纳6000多人。他们的B1区将被分成小组,每天轮班工作6小时,不吃不喝。“我也穿上尿布”陈晓兰说

2年13日凌晨2: 00到8: 00,他们第一次进入机舱陈晓兰说:“我失眠是因为我害怕丢掉保护材料,害怕反复检查和回忆。”在睡了大约一两个小时后,他于凌晨1: 30到达汉阳收容所医院的B1入口我队14名队员在进入特殊医疗通道后,经过医院感官老师的检查,第一次进入机舱,仔细更换防护服。“

穿上防护服和手套,立即会感到密不透风,甚至有一种窒息的感觉,通常很简单的动作变得特别困难第一次换班有点混乱,但每个人都很快熟悉了病房,有了多年的经验,一起努力理顺了流程,工作逐渐有条不紊地开始了。

平方木屋医院里有一群可爱的人。

方舱医院的工作很累人,但是食物很好。除了标准的三餐,还有水果、小吃和酸奶。在茶歇期间,你可以听音乐,并有老师指导你锻炼。34岁的陈杰是收容所医院的小组组长。她开朗活泼。她经常微笑着鼓励每个人,并给他们一个颤抖的声音。“谢谢你,你给了我们希望我们一定会战胜病毒”陈杰对医务人员说“听到陈杰的感谢之词,我真的很自豪”陈晓兰说

在阅览室里,陈晓兰看见一个大爷,站在国旗前很久了原来,这位老人刚刚和妻子通了电话,因为病毒是相互隔离的。每天,这位老人都会打电话让他的妻子高兴起来:既然国家这么好,我们应该有更多的信心坚持下去。”

陈晓兰说,在武汉和在收容所医院里仍然有很多这样的故事。他们眼中流露的是对生活的渴望,这深深打动了我们,让我们更加懂得爱和珍惜。“一天比一天忙,皮肤被面具压出了泡沫,身体被防护服压得太紧,有时看着外面灿烂的阳光,很想摘下面具呼吸,但看着一张张充满希望的脸,感觉能量又回到了身体陈晓兰说,“我相信,通过每个人的努力,武汉一定会战胜疾病。”“雷龙泸州日报记者陈奕君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