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农业生产党组织_何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产生了不可预测的影响,给农村疫情防控、春耕准备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压力。如何协调防疫和农业生产?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朱新凯表示,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将连续17年围绕“三农”问题,对巩固农业基础、改善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等重大任务做出部署要求。这增强了应对新发肺炎的信心,为今年完成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战胜贫困提供了指导。我国绝大多数村庄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特征、经济结构、社会习俗和治理方式。抗击农村“战争流行病”,要从农村实际出发,把握农村形势和社会条件,搞好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

一方面,农村是熟人社会,熟人多,家庭纽带强,治理方式多样。一些地方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实行群众自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作用,实行属地村(社区)网格化管理,准确定位、准确隔离、准确服务返乡人员,有效遏制了新皇冠疫情在农村地区的蔓延。下一步重点是农村“三类人”的管理和服务。另一方面,农民不需要流行病。朱新凯建议,各地要尽快恢复农业生产,确保农资进村入户渠道畅通,搞好春耕管理,通过网络远程指导等方式向农村输送技术服务。蔬菜、水果、肉类、鸡蛋和牛奶等“菜篮子”产品的生产不能停止。一是与季节性农业生产有关,二是与城乡居民的迫切需求有关。做好市场供求和价格监测,及时进行结构调整、生产保证和渠道稳定,防止滞销和缺货。大型批发市场和电子商务平台应面对疫情挑战,抓住机遇,改变农产品分销渠道,为农民和消费者搭建有效的供需平台要高度重视动物疫情的防控,防止新皇冠疫情与动物疫情相遇,及时解决禽苗、仔猪、饲料等运输不畅的问题。

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的研究员张说,应该把防疫放在第一位,但农业生产应该考虑在内。农业机械、化肥、农药、饲料等农业企业应尽快复工,不宜逐层增加复工条件。在生产管理过程中,仍需做好防疫工作,准备防疫材料,落实隔离场所,做好公共场所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加强员工的健康监测和防护措施。在农业从业人员、跨村作业人员、农业运输人员和农业技术人员体温正常并采取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应允许跨村运动、镇、县运动,以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同时,应注意信息技术的应用,以避免重复的家庭隔离。西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罗超平表示,在重大疫情中,依靠群众、群防群治、群治群治是有效防控农村疫情的重要经验。目前,农村疫情防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随着疫情的持续,疫情防控与农村生产生活要素流动、基层工作的夯实和群众生产生活的矛盾逐渐显现。考虑到各省市农村的防疫情况,我们应高度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是尽快向农村投放更多的防疫物资随着工业生产的恢复,口罩等基本防疫材料趋于宽松,应尽可能投放到农村地区,以保证基层人员在工作、基本生产和生活中的需要,减轻基层人员的压力,并为农村生产生活和物流的恢复提供保障。二是尽快恢复农业和农村物流生产活动“控乱”整顿生产生活资料商业市场,恢复正常市场秩序,促进农业和农村物流生产有序恢复。特别要鼓励区域性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和引导农业和农村生产活动的恢复。

农业和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高明说,疫情也敲响了中国食品安全的警钟这启示我们,不仅要坚决制止非法野生动物贸易,还要加强养殖动物的质量和安全检查。下定决心,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是通过修改和完善法律法规,建立最全面、最严格的法律约束,切实加强对野生动物非法贸易的执法检查,做到严格执法。二是引导农贸市场、网上电子商务等相关业务平台,加强对商户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举报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活动三是引导消费者长期形成科学健康的动物性食品消费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远离“游戏”的氛围,从消费者需求方面遏制非法野生动物贸易。

高明建议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养殖动物的质量安全检查一是充分发挥基层一线干部在监控养殖动物疫情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基层干部与农民(企业)的联系,及时发现影响养殖动物质量安全的潜在风险第二,加强养殖动物质量安全检查的广度和深度,全方位、全过程确保产业链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第三,增加财政补贴,健全畜禽死亡处理制度。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