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疫情中的数据_疫情中的零售业思考:零售数字化全渠道刻不容缓

资料来源:联昌网

收集疫情中的数据

2-020年春节期间,一场新的冠状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新皇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经过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形势正在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在本次疫情中,餐饮零售等领域受影响最大疫情何时会结束?它将如何影响经济和零售业?这个行业应该怎么做?联商网络零售研究中心试图从17年前非典和当前零售业的一些数据中推断出新冠肺炎对零售业的影响

为此,2月25日,联昌网零售研究中心独家发布了《新皇冠肺炎对零售业影响的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从疫情概况、非典对零售业的影响、新皇冠肺炎疫情对零售业的影响、零售业应对措施、零售业在疫情中的思考等角度,希望通过分析勾勒出疫情对零售业的实际影响,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思路参考。

1,疫情概述

1)未知的病毒疫情进展迅速。

是2019年12月武汉市首例“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已于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nCoV”。它属于冠状病毒,与非典(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和中东呼吸综合征(中东呼吸综合征)属于同一病毒家族

2年22日,国家卫生委员会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的英文名称改为“COVID-19”,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名称一致,中文名称保持不变。

2年12月31日,019武汉市卫生委员会发布《关于我市当前肺炎疫情的通知》,称发现27例与华南海鲜城有关的肺炎病例。从那以后到1月5日,新的肺炎患者人数上升到59人。截至1月17日,武汉仅确诊62例新肺炎患者

但从1月18日起,新肺炎患者数量开始急剧上升,1月18日累计确诊100余例,1月24日确诊1000余例,1月31日确诊1万余例,2月10日确诊4万余例。截至2月25日15: 30,全国确诊病例77782例,治愈病例27485例,确诊病例47631例。

2)比非典更具传染性,但它最终会战胜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8月发布的数据,从2002年11月发现的第一个非典患者到2003年7月发现的最后一个非典患者,全球共有8422名非典患者,这意味着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远远高于非典。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全新的病毒。目前没有有效的疫苗,生产疫苗需要时间。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隔离是切断传播途径的最重要手段。为了有效切断传输通道,全国各地都实施了交通管制和延迟恢复工作。疫情控制给零售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新的机遇。

新皇冠肺炎疫情虽然来势汹汹,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下,在强大的动员能力和综合实力下,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下,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

2,非典对零售业的影响

1)在非典流行高峰期,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1.7%,从2003年4月23日起,政府实施了各种交通管制措施,直至疫情基本结束,并于6月取消因此,非典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是在4月下旬和5月份。

非典疫情第二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从第一季度的10.8%放缓至9.1%,但第三季度迅速回升至10%。200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0%,大大高于2002年的9.1%。

2)在疫情结束后,社会零消费直线下降,但迅速反弹。

数据显示,2003年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9.2%在上级采取控制措施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率在4月份降至8.1%,在5月份降至4.3%。在6月份逐渐放松管制后,中国经济迅速反弹至8.3%,并在7月份恢复到9%或更高的正常增长率。

联尚网络零售研究中心认为,2003年全球经济正处于复苏阶段,整体形势良好。中国也处于强劲的经济周期中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下,非典对整体零售趋势没有产生很大影响。自那以来,该行业从未陷入低迷。疫情在过去之后迅速反弹。

3)细分服装首饰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细分有较大影响

粮食、石油、食品、饮料、酒精、烟草和化妆品受非典影响较小然而,黄金、白银、珠宝和服装等消费品的零增长率明显低于整个行业对这些类别的需求是灵活的,并且显然受到疫情的影响。

4)百货公司和餐饮业的衰落是显而易见的。

细分为零售格式。百货公司行业影响最大。贴近民生的超市业态影响较小,甚至出现增长。餐饮业餐馆的关闭率达到70%,经营业绩较2002年同期普遍下降50-80%。

以北京为例。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2003年4月北京19家百货商店的零售额同比下降17.6%,比3月份下降26.7%与此同时,物美、美联美和家乐福等14家超市4月份实现零售总额10亿元,同比增长20.3%。

3,新皇冠肺炎疫情影响零售业

这一新皇冠疫情在短期内对零售业的影响比非典更大,单个业态的损失更大。然而,从长远来看,这并不影响零售业的整体增长趋势,相反,电子商务和超市在这场流行病中有更多的机会。

1)行业预期不足,但更稳定的

中国经济正从高增长向中等增长转变,加上中美贸易摩擦,社会零消费继续受到压力在分析了联商在线零售研究中心发出的7000多份有效问卷后,56%的零售商认为2020年将会更加困难,13%的零售商认为2020年零售业的未来不确定。面对不确定的未来,42.8%的员工认为,零售企业要想很好地实践基本技能,就需要“稳定”行业。

2)在1月至2月零增长或低于4%后,疫情将恢复

。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看,2020年中国的经济基本面与2003年非典时期不同2003年,中国经济处于上行周期,但目前,中国经济处于下行周期。2019年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仅为6%如果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像非典一样下降1.7%,这将是近年来最低的增长率。

从社会零增长的角度来看,2003年,除4月和5月非典高峰期外,其他月份的社会零增长率不低于8%2019年,社会零增长率超过8%的月份只有6个月

2年1月至2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6064亿元,而2019年春节期间,全国零售及餐饮消费约为10050亿元,占总消费的近六分之一。

联尚网络零售研究中心认为,从1月底到2月中旬,零售和餐饮消费将基本停止,从2020年1月到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将低于4%。疫情过后,它将恢复到年平均水平,甚至会出现报复性消费增长。

3)百货公司可能有最冷的第一季度。

疫情的爆发恰逢春节销售高峰期,今年迎来了一个真正的“寒冬”根据联昌网零售研究中心的统计,自1月25日以来,全国数以千计的百货商店、购物中心和其他大型购物中心暂时关闭,只有店内超市对外开放。其他格式的开放时间还有待确定。5月是非典时期最糟糕的一个月,北京大型百货商店的营业额普遍下降了30%以上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情况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国家实施了更严格的控制措施。百货商店和购物中心迎来了历史上最冷的季节。

值得注意的是,从2018年起,整个百货行业开始进入快速下行期。2019年第一季度,限额以上百货商店零售额增长率仅为0.9%,年增长率仅为1.4%

受疫情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百货业可能会出现近年来首次同比下滑

4)五年内新购物中心项目的最低数量是

。对于购物中心的开放,新项目的开放在流行期间也有所下降。纵观过去五年(2016-2020年)1月开业的商业项目的情况,2020年1月创下近年来的新低(事实上,根据我们过去记录的数据,这已经是六年来的最低水平),只有26个,同比下降35%

5)现金流和库存是品牌零售商面临的主要问题。

零售作为流通行业,现金流、库存周转率和员工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根据调查,这种流行病对品牌商家的三大影响是:销售业绩急剧下降、现金流紧张、库存和员工问题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现金流紧张的品牌企业的大部分现金流保持在3个月以内,这是一个严峻的形势。然而,库存在服装企业中尤为明显。

联尚网络零售研究中心认为,由于2019年是一个暖冬,冬季服装销售不理想,且受疫情影响,春节期间库存清理目标尚未完成。目前,许多上市服装企业已经开始陆续发布2019年盈利预警。此外,由于疫情发展不明朗,大多数服装企业在春季和夏季订购服装时都会遇到问题。因此,今年将是服装企业改组的一年。春节一直是餐饮业的黄金时期。2019年春节期间,全国零售和餐饮消费将达到1005亿元左右。春节后7天内,受疫情影响的餐饮零售将减半,亏损近5000亿元。

目前,全国有2000多万家餐饮企业,其中个体工商户占95%以上全国范围内,山东企业194万家,位居前三,湖北169万家,江苏163万家,其次是广东、四川、河南、浙江、河北、安徽、重庆等地

。其中,湖北和重庆的餐饮企业比例最大,分别为32.8%和36.4%。

联尚网络零售研究中心认为,由于租金、员工成本、库存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个体商户抗风险能力较低,在疫情结束后,将面临餐饮门店调整的浪潮。

7)超市超市或稳步增长的

超市是线下生计行业,为当地居民提供基本生活用品,在疫情期间在政府支持下保持正常经营状态。为了减少外出,居民的计划购买量增加了,超市的平均顾客数量也显著增加了。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是在春节期间,尚超通常从第一个月起保持足够的库存一至十五周,因为制造商和一般供应商通常在第一个月的第十五天之后开始供货。对于制造商来说,

一般会留出一到两周的库存。类似地,制造商和其他供应商将会给工人们留有盈余,让他们在第一个月的15号以后开始工作。在正常情况下,工业消费品市场(新鲜食品除外)将有一个月的市场库存,但有必要防止超市的商品短缺。

联商网络零售研究中心认为,超市行业已经成为受疫情影响最小的行业。随着疫情控制时间的延长,大宗购物的时限也相应延长。超市超市可能会成为零售业中为数不多的在流行病期间保持增长的模式之一。

8)新鲜电子商务供应链能力有待测试

受疫情影响,线下用户开始向网上转移,电子商务特别是能提供及时配送服务的新鲜电子商务订单开始激增,春节期间主要家庭平台的营业额增长了200%以上。然而,

的激增伴随着产能和供应链压力的叠加,尤其是产能压力。大多数提供及时分销服务的新的电子商务分销商是大专院校、高中、职业学校和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其中大多数是农民工。春节期间,大多数工作人员都回家了。疫情控制使他们无法及时返回城市恢复工作,导致以前由各种平台要求的半小时送货和一小时送货变成两小时送货甚至第二天送货。

4、零售应对

面对疫情,零售企业已经表明,行业有责任,保护价格,稳定人心,大型零售平台也采取了减租和免费入场等措施,以克服困难。同时,零售渠道的结果也在这场战争中得到检验。

1)疫情加速实体零售向全渠道发展

由于疫情具有传染性,消费者外出购买意愿明显减弱,更倾向于网上购买。订单涌入国内企业。为了增加销售渠道,没有进入在线家庭平台的实体零售商加快了进入速度。

以京东家园平台为例,56家连锁超市加入了为应对前期疫情而启动的“家居生鲜市场”项目。你饿了吗?流行期间有100,000家新店

除了进入家庭平台,实体零售的数字全渠道也开始被放到战场上进行检验。数据显示,许多零售商,如APP、网站、小程序和家庭平台,都已经上网,如华润万家、大润发、沃尔玛、永辉、联华等。

疫情期间,零售商的全渠道也开始发挥作用,并正式迎来了大考验。总的来说,在流行期间,已经开通在线渠道的零售商的在线增长超过了一倍。

联商网络零售研究中心认为,疫情使真正的零售企业享受到了数字全渠道的好处,也使现有的全渠道系统受到了考验。

零售在未来肯定会成为一个全渠道的数字世界。这种流行病将迫使企业上网,而网上业务将迫使企业提升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疫情过后,零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将迎来新的高潮。

2)商场租金减免品牌

面对疫情,商场面临严峻的租金压力然而,全国6000多个购物中心已经开始宣布租金减免,以度过商店的难关,租金减免估计近100亿元。

联商网络零售研究中心认为,面对因流行而导致的租金下调,商场仍需根据自身情况尽力而为,切不可盲目攀比。对于品牌商家和消费者来说,也不可能判断某个购物中心是好是坏,还是爱国。此时,双方应该携手克服困难。

对于品牌公司来说,租金减免政策可以在短期内减轻负担,但租金只是被砍掉,而未来如何增加收入才是关键。品牌制造商的焦点应该回到如何在逆境中创造销售机会。关键在于疫情缓解后的恢复期。除了对业主的租金减免,跟进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也很重要。

3)百货公司、购物中心和品牌在

疫情的影响下推广网上直播自助,为了避免人群聚集和病毒传播,大多数商场选择暂停营业为了弥补店铺关闭造成的经济损失,在安全系数可控的前提下实现销售,满足顾客的购物需求,百货商场和品牌商家开始选择现场购物作为非接触式销售方式。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大多数商场都采取尝试和测试的态度。涉及的品牌主要是服装、美容化妆品和电子产品,主要集中在微信直播、淘宝直播和聊天直播

从品牌供应商的角度来看,越来越多的品牌也开始在网上生存以自救。根据淘宝网发布的数据,自2月份以来,每天有3万家新企业进入淘宝网,实现在线转型。淘宝上新的直播房间数量同比增长一倍,新的广播时段数量同比增长110%,直接在淘宝上销售商品的制造商数量同比增长50%服装、美容化妆和家居装饰行业线下商店的直播最为活跃。

4)零售一线企业推“共享员工”

受疫情影响,中国“居家”导致餐饮店铺冷出,收入来源几近断绝,但员工工资等成本依然存在另一方面,超市、电子商务和其他一线员工和分销商正面临着巨大的缺口。在面临劳动力短缺的同时,有必要减少人员开支,这已成为两个行业合作的关键。

2年3月3日,boxhorse率先宣布与云海瑶、siebel、fish exploration、youth restaurant等餐饮品牌达成“员工共享”合作模式。此后,数十家零售企业纷纷参与合作。据

零售研究中心称,这种就业模式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非常流行。不同的是,“共享员工”是企业之间为解决特殊时期的问题而自我配置的人力资源。

和世界上的普遍做法是由第三方公司在企业之间分配就业需求,因此灵活就业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一种趋势。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共享员工”没有问题在疫情期间,员工安全、员工福利和员工进入合作企业后的召回等问题需要认真处理。当疫情得到控制时,餐饮企业需要开始工作,但如果员工仍在执行任务,不能及时到达,就会影响企业。

5,零售思维在疫情中

1)2011年日本东北地震后,特别是在福岛核泄漏引发的巨大社会恐慌下,日本便利店(主要是7-11便利店)在食品供应和稳定人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7-11还建议将其用作国家灾害处理基础设施,他们希望任何受灾者在发生重大灾害的几个小时内都能看到7-11。

在这场流行病中,当地方政府要求关闭各种商业场所时,超市和在家服务的新鲜电子商务提供商始终被列入保障民生的企业名单。只要超市还在营业,只要新鲜的电子商务供应商还能买到产品,人们就会永远保持稳定。

今后,如何利用好零售业的便利性和亲和力,在非常时期稳定人心,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值得思考。

2)零售数字化全渠道当务之急

如上所述,在疫情流行期间,全国各地的许多超市调动了企业的一切资源来发展网上业务,并取得了惊人的进展使用APP系统的超市表现良好,网上销售超过30%,永辉生活网上销售超过10%使用腾讯小程序的超市公司也做得很好,超过10%是按部就班的,超过37%在嘉悦的一些商店,14%在湖北襄阳的好邻居,超过10%在湖南嘉辉的商店。

未来,零售渠道是必然趋势整个渠道的前提是零售数字化疫情过后,尚未数字化的企业应加快这方面的进程。

3)新供应链建设任重道远。

零售的核心是商品,而商品的核心是供应链。疫情使生鲜食品行业陷入“冰与火”的境地一方面,“全方位网上抢食”导致新的电子商务订单急剧增加,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全国各地的农产品销售缓慢,给农民造成重大损失。

目前,鲜活农产品育种端薄弱,产地鲜活产品产后标准化管理体系不成熟,供应链流通环节落后,也阻碍了鲜活产品和鲜活零售的发展。

目前,无论是网上新鲜电子商务公司还是网下新鲜超市在流行期间都很受欢迎,能够正常盈利的并不多,这从根本上是由于新鲜供应链的问题。无论新鲜食品模式是什么,只有供应链和SKU围绕新鲜食品进行良好的组织,并向消费者提供稳定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实现盈利。

4)商场应更加注重细节,建立完善的应急体系

在这次疫情中,大型商场是损失最大的业态之一。购物中心的感染病例也是最令人震惊的。例如,天津宝坻百货商店的流行病已导致32例感染,10,000多人被隔离在家中。商场作为一个拥挤的场所,平时应加强卫生安全工作,如保证卫生间洗手液的不间断供应,加强空气环境的持续监控和优化,重视商场卫生死角的清洁和维护,以营造一个更加绿色和安全的消费环境。同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