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人扛疫情_后疫情时代电力行业如何迎接大考

9北极星销售电网新闻:始于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很快蔓延至全国,甚至在全球20多个国家引发连锁反应,包括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随着疫情的爆发和逐步控制,整个宏观经济、金融市场和各行各业都将发生巨大变化。对电力和能源行业来说,首先,它没有成为流行病早期的集中爆发点;其次,作为疫情风暴中的“压舱石”,它仍然成功地完成了疫情期间的基本供电保障功能;第三,它率先重返工作岗位,成为经济复苏的领导者。进入“后疫情时代”,电力和能源行业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我们必须思考如何配合中央政府的经济部署,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确保企业提供优质稳定的电力供应。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考虑如何利用机遇,加快中国电力工业自身的转型升级。

疫情过后,所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都面临新的挑战。除了第一季度的收入预期大打折扣外,逐步返工过程还会问企业是否有相关实力。反思应对疫情,企业至少需要提高四个方面的能力:

1是企业的信息管理能力当传统的信息系统不能工作时,如何保证上级的命令能够得到及时充分的响应,提高运行效率过去,有些企业管理层次过高,影响了市场的反应速度。这种流行病迫使企业考虑优化干部管理,简化管理结构,降低成本,加快运营效率。

2是企业的资本准备制度和风险应对能力面对突发事件,首当其冲的是企业的财务系统。许多企业没有改善现金流管理,也没有留下足够的资金来应对紧急情况。

3是远程办公能力远程办公顺应了未来超大城市群的发展趋势,这种流行病将远程办公的需求摆在了每个企业的面前。许多企业提倡员工在家工作,但如何保证工作效率和任务完成却成了一个大问题。

4是工厂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智能制造引领的新一代工业革命的核心是基于网络物理系统的智能生产。特别是生产型企业,应加快建立智能生产系统和生产流程,加快整个企业物流生产管理和人机交互的研发,实现智能技术的应用。

对电力企业行业有特殊要求。在流行病期间,电力的使用大大偏离了对日常使用的预测。无论是发电企业还是电网企业,如何应对这种特殊用途的波动,从机组稳定运行到维持生产能力,从电力调度规划到远程传输,都需要进行验证和监控,以确保疫情期间电力供应的稳定。

电力行业如何与政府合作振兴经济

在这场疫情中,大量企业遭受损失,纷纷向政府提出减免税费以抵消成本的要求,但从2019年的财政数据来看,财政补贴空间非常有限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公共预算收入约为18万亿元,同比增长3.8%,公共预算支出超过20万亿元,同比增长7.7%。财政赤字进一步增加3.54万亿元,增长14.33%从各地的财政状况来看,除了少数收入较大的省份外,他们还面临着财政“紧急情况”。为了在2019年进一步提振经济,已经实施了约2万亿元的税费减免,为2020年留下的空间很小。

疫情爆发后,大量企业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各种政策支持,如减免税收、降低贷款要求、降低贷款利率、政府对特定行业的直接补贴以及对商店和工厂的租金减免。然而,这些政策与当地条件密切相关,并且因地而异。同时,政府帮助企业重返工作岗位,改善融资环境,这也是大多数企业的心声。政府可以提供一个更好的融资环境,以确保企业能够渡过疫情,顺利恢复。

对于电力行业来说,供电保证了企业的稳定运行,相反,企业也是电力的主要用户和售电资金的来源,这可以说是完美的融合。面对疫情对各类实体企业的影响,从电网到发电企业都应响应国家的号召,降低企业用电成本首先,应制定减免电价的差异化政策。二是配合电价下调政策,完成电力客户的数据核算;三是优化用电方式,简化手续和账单。四是清理不合理的加价行为。第五,加强宣传和上市工作,增强客户信心。

国家电网已经实施了分阶段降低电力成本的政策。提出了支持大型和一般工商企业的“八项措施”。降低电费约489亿元,在缓解企业经营压力、帮助企业恢复生产、稳定社会经济预期等方面发挥了实际作用。为进一步支持企业恢复工作、恢复生产、共度难关,中国南方电网表示,2月1日至6月30日,将对一般工商企业和大型工业企业减免106亿元电费,减免后的电费将全部由电网公司自行承担。

电力能源产业将大大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将带来明显的示范效应。一是迅速响应中央政策,配合政府各项部署和指示,加快疫情处理。第二,作为国民经济的第一产业,电价的降低直接降低了电力成本,可以说实际上挽救了一批高耗能企业。第三,电价被称为“第二税”,因为电力供应覆盖面很广。直接降低电价不仅会直接惠及消费者,还会降低各行各业二次输电的成本,效果显著。第四,主动降低电价,体现中国体制在保障民生方面的优势,可以极大地凝聚全国的向心力;第五,在企业携手互助、积极抗击疫情方面发挥了先锋作用。

除了电网企业直接降低电价外,更长期有效的电力交易机制也将有助于企业降低能源成本。目前,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计划再次提上日程。省级现货电力市场建设稳步推进。短期而言,应引入更完善、更便捷的大用户直接供电机制,使电视用户可以直接与发电企业连接,发电企业可以提高发电效率,而用电企业可以大幅降低用电成本,使双方受益。

199疫情也给电力行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从全球角度来看,这种流行病不是第一次发生,它甚至与历史上的流行病相似。如果我们恢复以前的流行病,对行业的影响和对哪些行业提出的要求,我们可以带来重要的启示。当时的非典疫情与目前的疫情相似,传染性强,阻断了传统的“面对面交易”。然而,基于网络技术的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手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广,最终导致了阿里巴巴等电子经济的崛起。疫情也给电力行业带来了一些发展机遇。

1是整体发展,电力工业的基础地位没有改变,技术创新的趋势没有改变。疫情爆发是中国“智能制造2025”的关键基础时期,也是电力行业的转型期。基本判断是,尽管疫情在一些企业造成了恐慌和紧张,但科技引领的创新总体趋势没有改变,传统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没有改变。相反,这一次它将加速一些电力应用的发展,而这些电力应用在过去发展得更慢。要把输配电价格改革和增量配电改革结合起来,做好发展机遇准备,积极发展和培育新业务,努力创新客户服务新模式。随着“后疫情时代”电力行业布局的整体调整,总体思路是始终站在技术创新的前沿,重视项目开发的技术基础,不断掌握核心竞争力。

2是从一些新兴的新兴产业来看,电网企业有很多合作发展的机会例如,随着电子政务和网上办公在疫情中的兴起,配电网和智能电网的发展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种疫情下,大数据统计和移动互联网端口的各种服务更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智能家庭、智能电表、大数据电力和区块链都是基于配电网络。因此,电网企业的未来发展应该紧紧锁定配电网,特别是“最后一英里消费者”,构建以信息为核心的电网竞争业务地图(见图)

从关注输电网到特别关注配电网的发展机遇,在实践中,应重点培育能实现与电力有效整合的项目。例如,信息数据中心的IDC项目是企业进行数据计算的基本载体,必须依靠稳定的电源。电力企业具有天然优势。电网投资建设信息数据中心可以进一步发展成为集成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网络综合服务载体。

3是来自受疫情冲击的行业,电力行业可能实现“弯道超车”例如,这种流行病对旅游业和传统汽车行业造成了沉重打击,而且短期内没有迅速复苏的迹象。然而,总的来说,中国汽车工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仍然很大。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总量和汽车状况相比,未来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应该达到410辆,汽车总数应该达到6亿辆,市场潜力依然存在。这场流行病过后,未来汽车产品形式和商业模式的深刻变化将进一步凸显。电气化、智能化和网络互联正成为新趋势。由电网协调的汽车充电站和支持服务可能会快速增长。

总的来说,电力行业有大量具有长远未来前景的项目值得继续挖掘。核心是将项目开发转化为技术开发,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发表在2002年版《中国电力企业管理》上。作者是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经济法博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摘自北极星电力新闻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

国家能源信息平台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

人民日报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