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兴龙:乡村医生的童心

[最美的拼搏者]

光明日报记者李建斌

“感谢党和国家给我这样一个光荣的机会当国歌响起时,超过10万人一起唱国歌。我非常激动和自豪,眼泪夺眶而出!“作为应邀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的嘉宾,来自山西省临汾市大宁县徐家多乡唐磊村的乡村医生何兴龙在看望村民的同时,总是抽空向大家讲述这次大会的盛况。他说:“我可以被邀请参加这样一个盛大的仪式,这不仅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我必须坚持乡村医生的本色,成为村民健康的好监护人。””

星医生

贺兴龙带着激动的心情看资料图片

,贺兴龙回到村里的第二天一大早就来到了村里一个五保老人的家里,去检查老人的身体看到老人家里的电视接收机信号不好,他主动帮老人调试。调整之后,他在回放会议的盛况。何兴龙结合他在现场的感受,把这件事告诉了老人。

已经当了19年的乡村医生。何兴龙信守了“24小时上门服务”的承诺。他只需要一个电话就能确保他能随时待命,表达一个在深山里行动的乡村医生的忠诚和责任。今年6月20日,当他在大宁县党员教育实践基地的一个党性文化主题教室里给党员干部上党课时,他说,“我家周围28个山村的村民,不管谁不舒服,只要打个电话,不管路有多远,有多难,我都会骑摩托车去看医生。”这些年来,虽然我遭受了很多,遭受了一些损失,流了一些汗,没有赚多少钱,我不认为有什么!因为我“活”在黄河边4600多名普通人的心中,我觉得我过着有意义和有价值的生活!这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第一颗心和使命!”

原来,何兴龙有两次出山的机会:一次是毕业后留在运城卫生学校当一名体面的城市医生;另一次是在大宁县医院实习期间,医院接他,实习结束后他可以在县医院工作。在别人眼里,这是一个我们迫不及待的好机会。何兴龙做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选择,回到黄河岸边的唐乐村当了一名乡村医生。今年,他刚满20岁“这不是冲动,出门前要学医,学会一定要回来”19年后,当谈到他年轻时的选择时,贺兴龙的眼神没有犹豫

一洞窑洞为门诊,一辆摩托车随诊“村子里没有现成的诊所,普通的药品在村民家中很少见。“在贺兴龙离开的那些年里,这个村子的医疗条件没有多大变化何兴龙把他的窑洞变成了诊所,只卖两只母羊,卖400多元的玉米。他募集了960元,买回了几件医疗器械和一些常用药品。唐乐村有诊所和医生的消息很快在附近八个村庄传开了。但是这个峡谷堵塞了这个村庄,给旅行带来了不便。贺兴龙觉得,在去邻近的一个村庄进行了一次急救后,他不得不花太多的时间站在路上。第二天,他从县废品站买了一辆旧自行车。不久,何兴龙从信用社借了4000多元钱买了一辆摩托车。

从那以后,摩托车的声音响彻群山。为村民服务固然快,但何兴龙的危险却增加了很多。他不记得自己在雨雪中摔了多少次,受伤了多少次。在一个严重的情况下,何兴龙的右脚踝骨折,但他忍受着疼痛,仍然坚持去看医生。当他解释完预防措施后离开时,何兴龙总是告诉他:“快看严重的疾病。小病不能耽搁。如果有任何情况,请随时打电话。”“慢慢地,村民们不必看小病,他们推迟严重疾病的习惯已经改变。“有轻微的头痛脑热也叫信息”何兴龙说道

“您好,何兴龙医生为农村常见疾病提供24小时上门服务,方便老百姓……”这是何兴龙自2006年以来设定的彩铃。在过去19年的医疗实践中,贺兴龙一直24小时待命,不管刮风、下雨、下雪还是结冰。他为全国28个村庄的村民服务。他走了40多万公里,骑了7辆摩托车,破了12个医疗包,穿坏了几十双母亲的棉布鞋,去过17万多次,还为低收入家庭和五收入家庭等贫困家庭的病人报销了4万多元的医疗费用...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