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历史2003-新浪毛道林

《财经》

的故事发生在2003年。在新浪董事会,两年前强迫王志东入宫的行为再次上演。然而,这一次的主角是毛道林。

5月11日,新浪董事会在美国硅谷召开全体会议。尽管此时全球非典疫情仍很严重,但以蒋凤年为首的七位董事都出席了会议。那些没有出席会议的人通过电视和电话参加了讨论。

尽管毛的辞职在后来的公开报道中被描述为“功成身退,自愿辞职”但事实上,这位执掌新浪两年的首席执行官在接近会议之前并没有意识到这将是一次决定是否留下的会议。

在新浪的董事会上,迫使王志东入宫的行为在两年前被重复,但这次主角是毛道林。

5月11日,新浪董事会在美国硅谷召开全体会议。尽管此时全球非典疫情仍很严重,但以蒋凤年为首的七位董事都出席了会议。那些没有出席会议的人通过电视和电话参加了讨论。

尽管毛的辞职在后来的公开报道中被描述为“功成身退,自愿辞职”但事实上,这位执掌新浪两年的首席执行官在接近会议之前并没有意识到这将是一次决定是否留下的会议。

199会议开始后,江丰年董事长突然站起来发言,说管理层对毛道林不满意在新浪董事会,两年前迫使王志东入宫的行为被重复,但这一次主角是毛道林。当

听到这个指责时,毛跳起来说“不可能”就在几周前,他还与新浪的主要管理层交换了意见。在那次谈话中,他没有听到任何对自己的不满。

的变化让毛措手不及。蒋凤年当场拿起电话,一个一个向管理层征求意见。除了技术总监严没有说外,几乎所有的管理层都做出了反毛的表示

,毛道林别无选择最后,董事会以四票对三票通过了毛道林辞职的决定。新浪CEO又变了接替他的是30岁的Sina.com前首席执行官王燕。

新浪“政治”

在新浪提供的这个版本中,辞职当然不是出自毛道林的意愿。据说毛原本打算辞职到年底。会议的逆转剥夺了毛道林摆脱困境的机会。然而,听到许多同事亲自批评他们的工作,对任何有关方面来说都不是一种愉快的经历。尽管《财经》从5月13日起就一直试图联系毛道林,但电话要么关机,要么无人接听。毛的心情和下一步的计划目前还不得而知。

当《财经》核实一位新浪董事时,该董事说毛道林不在,已经辞职多次。在接受《财经》采访时,王岩还证实,两年前,当毛道林面临危险被任命时,他曾提出要实现收入多元化和大规模盈利这两大目标。目标实现后,毛道林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2002年底提出退出,而董事会则希望毛能多留一段时间。此后,双方一直在谈判。新浪董事会以外的人很难判断

是真是假。然而,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新浪在纳斯达克的股价表现远远落后于网易和搜狐,这可能是董事们最终决定改变立场的关键原因。

截至5月13日,三只中国互联网股票的股价分别为:网易25.40美元、搜狐19.47美元,而新浪以12.45美元排在最后

这也是投资者对即将公布的2003年第一季度三家公司财务业绩的正常反应。网易的季度收入为1420万美元,净利润为830万美元。搜狐盈利1440万美元,净利润460万美元。尽管新浪以1811万美元的收入高居榜首,但其净利润仅为338万美元。当然,

的董事们希望新浪,这个最初的中国第一门户,能产生更好的结果,而管理层的批评更直接。他们认为“毛道林的做事方式是虚幻的,其管理风格是不可接受的””

一位接近毛的消息人士认为,管理层和一些董事的联合攻击有更深的渊源,继承了新浪一贯的“政治”逻辑离职的直接原因是管理层无法忍受新浪业绩的持续下滑和的不作为,最终将王和已经不满意的董事一起解雇。

,但这一次的情况显然非常不同。当年新浪的股价跌破2元,但现在新浪已经成功盈利,市场份额继续领先。这种表现不能说令人印象深刻,至少不能令人满意。毛道林立场不确定的原因是,分析人士认为,这与王志东离开后的路线争议有很大关系。源头可以追溯到2001年9月新浪和阳光的合并。

关注合并的人应该记得,合并后的新浪董事会联合主席、阳光文化前总裁郑武自信地表示,新浪阳光未来将继续在跨媒体道路上前进毛道林还公开表示,收购阳光是基于他与媒体的深厚关系。

这是毛道林就任CEO以来的首次并购。人们有理由相信,吴、毛和在并购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前新浪董事在决定并购时达成了共识。各种迹象表明,这一共识是要共同建立一个媒体王国。

然而,问题是如果新浪想成为一家媒体公司,新浪在信息技术行业多年积累的人才将成为鸡肋。这显然是司南的长辈不想看到的情况当时,新浪CEO王燕被免职的传言仍在继续。

2001年10月,毛道林实施了并购后的第一批裁员。为了止损和保留现金以继续跨媒体战略,一些董事甚至提议切断海外公司。但是,在大刀阔斧提出之前,董事会和管理层都发出了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更愿意继续成为一家提供多样化服务的信息技术公司。尽管新浪的海外公司不盈利,但它们一直是新浪作为国际网站的象征,而且大多与海外董事关系密切。

在海外董事和公司元老的压力下,海外项目的减少没有继续。新浪阳光联盟名存实亡,新浪已经放弃向媒体转型虽然这一转变以毛的妥协而告终,但作为当时矛盾的焦点,毛与董事会和一些管理层的分歧却如蛇在草中蔓延。

人的得失

没有职位的人通常认为如果我是首席执行官,我会做得更好。但是现实永远不能被假定

据说毛一上任就给自己起了维护委员会主席的绰号。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客观地说,这样的定位至少对消除王志东离职后的董事纠纷和管理层纠纷非常有利。由于毛在不同意见的董事和失去领导的管理层之间的努力调解,新浪在创始人离开后获得了两年的稳定发展。

然而,根据《财经》的消息,毛泽东的退出对新浪员工来说并不像当时的王志东那样引人注目。在王和毛之间,似乎大多数人还是更倾向于王,因为王毕竟是一个参与创业的老人,而毛始终代表着一种资本的冷漠形象,从一个早期的投资者到危机中的一次约见。

毛道林的才华是毋庸置疑的尽管硅谷这个名字在20世纪90年代末已经失去了耀眼的光彩,但它仍然是风险投资家融入硅谷的成就象征。他在咨询业和投资业的经历使他具备了很强的资本运营能力和广阔的国际视野。在目睹了毛道林与一位重要客户的谈判之后,新浪的一名员工总结道:“没有一个客户是毛道林不能带走的。””

凡是跟毛打过交道的人都喜欢用这两个字来形容他:“聪明”和“专业”;有些人更直接地叫他“狐狸”。毛道林的机智和克制与他的年龄不相称。

但是毛道林毕竟让一些人失望了。他被一些下属评价为“雄心勃勃,但大多数都无法实现”毛道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他的工作原则是晚上9点以后不上班在许多从初创时期就开始在新浪四处爬行的资深员工眼中,这可以说是“懒惰”。

王志东事件后,新浪发现很难维持表面上的平静。目前尚不清楚新任毛道林是否担心挑战王志东的管理层,但过去两年,新浪内外一直流传着关于王燕岌岌可危的传言,最近一次是在6个月前。

据新浪内部人士透露,自去年以来,毛道林已经提拔了一批新的香港人和海归担任重要职位,这实际上削弱了首席执行官的部分权力。

甚至让毛道林在2002年底失去了名声。对于一个出生在风险投资领域的人来说,27万美元的年薪可能算不了什么,但这与新浪员工甚至其他管理层相差甚远。毛的错误在于他没有意识到对人民群众心灵稳定的影响。2002年底,他宣布取消前几年给新浪员工的双倍工资,或许是为了在即将到来的季度报告中有更好的财务表现,但实际效果却大大降低了毛在新浪的人气

于翁德立

继承了毛道林的《王言》。段永基称他为“中关村的年轻老兵”。他是年轻成功的典型例子。在他20出头的时候,他被王志东委以重任,并一度给人以在公司里盛气凌人的印象。然而,即使是他身边的人也觉得,隐藏了两年多的实力和实力,王彦给人的印象是谦虚和成熟。

从王志东到毛道林,再到现在的王燕,在业内观察家的眼中,新浪的管理正呈现出日益弱化的趋势。新浪分散的所有权结构本身为管理层提供了空间。在王志东时代,新浪的首席执行官甚至可以控制董事会。然而,以温和著称的毛道林在风险投资业的多年经验不容忽视。不到30岁的闫继续在管理层发挥着重要作用?

2003年5月14日,在接受《财经》专访时,王燕反复强调,他在个人能力、经验等方面不如前任,但他对担任新浪CEO有很强的信心。“因为依靠团队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新浪从来都不是一个单独的公司。”王燕特别指出,他“不是一个过渡性的首席执行官,希望与每个人的沟通更加透明。”

关于他本人和他的团队的工资和权益,王燕说很快会有一个解释,但他和团队的共识是在讨论待遇之前争取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取得成果。256岁+199岁的王燕(音译)认为自己任职时间还算不错,但问题在于“新浪资源太多,现在只有20%”,因此要想提高业绩,关键在于“优化资源配置,挖掘现有资源,达到及格水平,充分发挥700人公司应有的效率”然而,王燕否认董事会有提高利润或股价等直接目标。新浪内部人士评论称,王燕在网站规划、管理、运营和市场拓展方面有着相对成熟的经验,对前沿业务有着相对独到的见解,是一个务实的人。对于外界对他缺乏国际资本运营能力的批评,王燕并没有回避,而是认为“团队的力量可以让我们优势互补”无论如何,王燕的崛起给新浪带来了新的想象。他需要证明他是否能在一个好的平台上比他的前任做得更好。对于投资者来说,毛道林是否会留下来可能不是焦点。更重要的是,以斯通为首的新浪主要股东加强了对新浪高管层的控制。

“财务”2003年5月23日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