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托大梦——呼图壁县84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赞

费璇

原标题:

人才西游记:小葫芦承载大梦想84岁的呼图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赞美

费璇

呼图壁县五公台镇快乐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射田歌

抵达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五公台镇快乐村创村客户葫芦园,您将立即被挂在树上的葫芦所吸引。五颜六色的葫芦随风摇摆在房子里,84岁的陶燕珊戴着眼镜,正在葫芦上小心翼翼地画画。葫芦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用一个又一个葫芦来描绘他的伟大梦想

9年10月21日,到达“新疆是个好地方,达人西游第七季——听新疆语言”网络主题传播活动的人们一来到葫芦园,就被刻在葫芦上的画吸引住了。然而,令所有人惊讶的是,在葫芦上“描绘”这些画的人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

费璇

呼图壁县武功台镇幸福村村寨游客葫芦园田歌芽

葫芦画24年闫涛山是呼图壁县昌吉回族自治州著名的“葫芦爷爷”。从种植到绘画,闫涛山已经成为一个自学成才的人,每天拿着葫芦和工具思考绘画。起初,他用烙铁画画,摸起来很烫。后来,他开始改用一种热雕刻工具。多年的积累和磨练使他的绘画技巧臻于完美。< br>

似乎是一个简单的操作,但是当人们体验它时,他们会感觉到它的困难。“如果你不能很好地掌握它,你就不能画葫芦。这个老人真的很好”说着,人们纷纷给老人竖起大拇指

费璇

陶燕珊画葫芦王海超射击

陶燕珊说:“一件作品要经历五六个复杂的过程,最考验耐心和细心。从削皮和抛光到素描构图再到烙画,都需要很大的努力。”“< br>

费璇

葫芦园满是葫芦。王海超摄影

陶燕珊的儿子陶海滨从2014年开始向父亲学习葫芦技能。2017年,他建造了一个乡村客串葫芦花园。这个花园有一个5亩的葫芦种植面积,供游客参观和了解。一个葫芦生产区已经建立,游客可以燃烧和雕刻自己的葫芦作品。< br>

费璇

游客体验葫芦雕刻和葫芦上绘画费璇摄影

今天,陶海滨还开设了葫芦园,打造科普教育基地,吸引世界各地的儿童前来参观和玩赏。“葫芦谐音‘造化’,本身就有吉祥的含义,让更多的孩子了解葫芦,通过葫芦热雕的创作技法,锻炼孩子的耐力和毅力,让更多的孩子能够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雕刻技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陶海滨说道< br>

费璇

陶海滨向网络成人介绍葫芦雕刻技术。拍摄《199》的费璇《工人日报》记者彭冰在参观完葫芦园后感慨地说:“看到陶延山老人的葫芦园,我不仅钦佩他的雕刻技艺,也为他坚持不懈的创作所感动。这“新疆是个好地方,大人的西游记”活动不仅让我领略了新疆的美丽风光,也看到了这种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术,我认为这是非常值得的。”< br>

来源:天山网

记者:费璇

编辑:邓卓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