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写作”看中国

造字

《九个汉字中的中国》,郭永冰著,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如果你想选择所有中国文化元素中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之一,你会选择什么:中餐?中国茶?京剧脸谱?水墨画?花园?中国?旗袍?

我想,也许许多读者会马上想出一个属于他的答案。中国文化,或者说中国文化,本质上是多元的,不能要求每个人对这个问题给出一个统一的答案。然而,我感觉到一个元素的重要性和特殊意义,这可能是普遍公认的,那就是我们每天使用的方形汉字。

表示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伟大、最重要的发明。也许这还不算太多。虽然汉字在记录汉语方面不能说是完美的,但应该说它是一种尽可能适应汉语的文字。在古代(秦汉以前),汉语是基于单音节词。例如,我们现在说的“耳朵”、“老鼠”、“妻子”、“阿姨”、“月亮”、“头发”和“相信”都是单音节词,但在古代我们只说“耳朵”、“老鼠”、“妻子”、“姑”、“月”、“头发”和“信”。因此,古人创造了一个独立的方块字来对应一个单词(或语素,即最小的有意义和发音的语言单位)由于汉语没有像许多其他语言的单词那样有一个更复杂的语音结构,每个单词的音节结构相对简单,而且韵母和韵母的数量有限,导致许多同音字的现象,所以一个完整的语音书写可能从一开始就不是汉语的选择,否则阅读效率和表意准确性将大大降低。

中国祖先非常聪明。他们的选择是独立创造一套以由图画演变而来的图形文字和一些常规标记为主体,并利用文字和造字方法如借、形、声等的语素书写系统。这个系统的汉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单词对应一个词(语素),通常读一个音节,而不直接记录汉语的发音即使是声音旁边的形声字也只是表示整个字的发音(或表示其来源)的信息的一部分,这并不等同于音标。没有形声字或表意字,它们与文字的发音也没有联系。这似乎不利于语言的记录和文字的阅读,但在某种意义上它取得了汉字的独特优势。

个汉字已经成为沟通语言和地区差异的最佳方式。今天,

199名受过中等和高等教育的普通人可以大致阅读19首简单如口语的古诗,70%至80%的明清白话小说,甚至20%至30%的《史记》。由于汉字的载体,对于已经在14世纪读过乔叟诗歌的普通英国人来说,今天很难理解这一点。在古代中国,文言文统治了文字语言几千年。文言文之所以能保持一个稳定的体系,也是因为它有汉字作为支撑。南宋时期,洪迈的作品包括《法籍史记》和《法籍典籍》。这些书被后世的学者和学者从经典的《古义句法》到《备字校勘》(四Ku全书总目《法史志》提要)所收录。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他所写的许多怪小说如《简毅志》都有模仿《史记》等经典作品语言的痕迹文言文是通过文字代代相传的尽管古汉语词汇系统在过去的朝代中发生了许多变化(例如,秦汉以后,单音节词变成了多音节词,成为了绝对优势),但新增加和变化的词可以用原汉字作为“积木”重新组合起来,这样不变的汉字就足以应付不断变化的汉语。从商周到秦汉,中国的疆域越来越大,方言遍布全国。直到今天,我们汉语方言的复杂性在其他语言中也是罕见的。汉字已经成为沟通语言和地域差异的最佳方式。

中国对“统一”概念的追求基本上是

基于汉字的传播、使用和统一。根据保守的估计,汉字可能在公元前16世纪左右的商朝早期就形成了一个系统,但事实上,汉字的萌芽和酝酿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古老、更复杂。但是,目前还没有像殷墟甲骨文这样的大规模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解释汉字的“前史”,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将来有重大发现。在这3000-4000年间,国家的结合、人口的迁移、外来的入侵和融合,以及一波又一波的外来文化的引进,都没有让汉字退出历史舞台。在现代新文化运动中,无论废除汉字以普及文化的呼声有多高,它并没有使汉字最终被拉丁字母所取代,但它的生命力却越来越强。汉字在记录和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维护民族共存和政权统一的关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中国对“统一”概念的追求基本上是基于汉字的传播、使用和统一

中国的一些基本思想、概念和原则可以从汉字和汉字记录的先秦文献中看到。源

汉字自然与分裂状态和异质性不相容。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汉字都有“正”与“俗”以及“异”的区别,这表明尽管它们的形状往往与正统派不同,但它们总是有一种“固定在一尊雕像上”的内在约束力无论是《十八篇》还是《仓颉篇》,这些识字书的功能或多或少都伴随着文本标准的统一众所周知,汉字内部差异最明显的时期是战国时期(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序》称之为“异文时代”),但其内部的统一性仍然远远大于差异。

唐、宋、元、曲、明清小说、书法、篆刻、活字,这些代表中华文明的东西都寄托或依附于汉字的物质载体历史上著名的作家、思想家、历史学家、技术专家、发明家,甚至皇帝、大臣、僧侣、俗人和侠士之所以能在今天被理解,我们所知道的他们的事迹除了通过口耳相传之外,都是用汉字记录的,而且大多数通过口耳相传的话很可能是用各种语言写的。因此,我认为把汉字视为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东西之一,可能并不算过分。在3000-4000年间

个汉字的发展过程中,虽然每个朝代通用的汉字不多(约3000-4000个左右),但单个汉字的总积累量非常大。《说文解字》、《片玉》、《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和《汉语词汇海》等大型汉字工具书中,大量的死字和生字堆积成考古地层。即使是其中一些也很难在流传下来的文档中找到它们的实际使用案例,这也是汉字难度的直观表现在这几万个汉字中,很难选择九个来解释和分析这九个汉字所反映的中国(中国、中国、夏天、天堂、儒家、礼仪、法律、书籍和人)。这甚至超出了一个人的能力,不可能是聪明的。知道这不可能,正是因为汉字很重要。中国的一些基本思想、观念和原则可以在汉字和用汉字记录的先秦文献中找到。从历史上来说,中国没有一致的“传统”,但一切都是一样的。中国历史上有一些内在的和遗传的东西可能值得认真探索。这本书从“写作”开始,只是一种尝试。这是否合适,当然要由读者来教授。(郭永兵,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