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三个向度丨改革纵横

“乔峰经验”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解决基层社会矛盾的经验。半个多世纪以来,它已成为中国社会治理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进入新时代,各地区以“乔峰经验”为指导的各具特色的丰富实践,已经汇聚升华为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国家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框架。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强调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乔峰经验”的必要性。"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乔峰经验”,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刻把握“乔峰经验”的原始精髓和现代取向,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为实现“两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更大作用。

1。群众路线是真正的本质。我们应该永远依靠群众进行教育。

20世纪60年代的“乔峰经验”是新时期“乔峰经验”的历史渊源。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乔峰经验的新起点。“党的领导”和“依靠群众”是历史渊源和新起点之间始终如一的“红线”。“大众”是“乔峰经验”的第一个关键词1963年11月22日,毛泽东把浙江诸暨村创造的“乔峰经验”学习部署到全国。他指示说:“这份经验材料不仅要让NPC代表了解,而且要让四级干部来教育其中,最吸引他的是“大众”及其功能。毛泽东非常清楚人民的强大力量和重要性他继续教育全党:“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他始终领导全党教育、动员和依靠群众,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至于如何总结和提炼诸暨县乔峰区七个公社动员和依靠群众把绝大多数反动势力改造成“新人”的实践,他以非凡的智慧和高度的敏感性指出了关键,并要求“做一千字的材料”回答两个问题:第一,群众为什么知道怎么做,第二,证明依靠群众做事是一个好办法。公安机关率先向中央政府报告了“乔峰经验”。毛泽东敦促道:“你们公安部最重要的是如何做好群众工作,组织群众,教育群众...根据诸暨的经验,群众起来以后,不会比你差,也不会比你弱。你不能忘记发动群众。”毛泽东认为,乔峰地区七个公社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之所以能够“降伏敌人”、“改造绝大多数人民成为新人”,是靠群众工作。也就是说,要教育和动员基层党组织去组织农村群众,要“唤醒”群众去监督和改造反动势力。这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政治优势和专长。

从毛泽东发现、阐发和推广“乔峰经验”的重点、思路和目的不难看出。党的领导是“乔峰经验”的灵魂。群众路线是“乔峰体验”的“基因”、自然色和背景色。教育依靠群众是“乔峰经验”的基础、核心和精髓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乔峰经验,坚持和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强调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呼吁“完善一切为人民和由人民管理的制度”新时期“乔峰经验”的相关制度是其有机组成部分,为“把尊重民意、凝聚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纳入党的执政全过程”提供了有效途径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群众”的构成和范围如何变化,“乔峰经验”的内涵和形式如何创新发展,“乔峰经验”的“基因”、本色和背景色都不会改变。这是党的宗旨,是执政规律和社会治理规律的要求,也是党持续改进的关键。脱离群众的危险是我们党面临的四大危险之一。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通过完善制度,确保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主导地位,努力防止脱离群众的危险。”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发展“乔峰经验”和促进社会治理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要积极“创新网络时代的群众工作机制”,丰富和发展“乔峰经验”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警惕在互联网时代滋生脱离大众的新因素。实践表明,“信息技术”,加上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正在诱发脱离群众的危险。诚然,在网上联系、教育、动员和服务群众更方便、更有效、更广泛,但它不能取代线下的群众工作。面对面的群众工作具有独特的直觉性和亲和力,是党和人民“鱼与水”的最重要载体。如果基层组织和党政干部过于“崇拜”信息技术的应用,沉迷于“从网上来到网上”,简单地在网上“远远地喊”和“从网上做事”,他们的思想感情就会停留在“肤浅的交流”中,“鱼”就会有脱离“水”的危险随着时间的推移,党和群众、政府和干部之间会出现身体上、心理上和情感上的疏离,依靠群众进行教育的深度和效果会降低。因此,“乔峰经验”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一方面要求创造性地做好网上的群众工作;另一方面,要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制度,完善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众组织的工作制度。像“亲戚”一样,他们经常深入群众和基层,把群众紧密地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基层政法机关发展“乔峰经验”、服务群众、管理社会的能力。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如果基层单位仅仅依靠“技术”,而忽视专业工作同群众工作和面对面群众工作的结合,他们的事业就会受到损失。无论信息技术的应用多么创新,现实的、面对面的群众工作都不能被削弱。国内外的一些情况表明,在群众的支持下,专门机构有“先知先觉”和支持者。远离群众,即使掌握了先进的信息技术,他们也可能变成“聋子”、“瞎子”、“跛脚鸭”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一个世纪以来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如何依靠群众,善于依靠群众,不仅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也是在复杂的斗争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乔峰经验”需要回答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这是激发活力和建立和谐的初衷。坚定不移地坚持“两个准则”

“两个和谐”,即促进社会和谐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党中央的两大目标。科学认识矛盾,正确处理矛盾,通过推动矛盾运动促进社会进步和社会和谐,是我们党的重要方法论,也是通过“乔峰经验”保持生命力的实践源泉起初,乔峰区的“少捕、好治安、不矛盾”的管理效果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社会和谐的目标。其重点是依靠群众当场解决矛盾。

毛泽东一向善于抓住和激化社会矛盾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提出“要努力调动党内党外、国内外一切直接和间接的积极因素,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那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并存。为了顺利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必须妥善处理这些社会矛盾,调动积极因素。如何正确处理消极的社会因素,特别是我们与敌人之间棘手的矛盾,是党中央需要考虑的重大战略问题。1963年,乔峰区通过发动群众,运用评价和推理的方法进行斗争,“制服”了911反动派,把绝大多数人变成了“新人”干部群众最初要求政府逮捕45人。他们不是“交”给专政机关“起诉”,而是留在生产队里工作和生活,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改造,实现了“一个不杀,大多数(95%以上)不抓”的中央政策

“乔峰经验”体现了毛泽东矛盾理论和治理思想的精髓从对立统一和矛盾有条件转化的角度,他看到了在社会基层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就地化解敌我矛盾的有效途径,并从乔峰生动的实践经验中提炼出在执政条件下控制社会矛盾的战略智慧。毛泽东提出,基层出现的“歪风邪气”必须“打倒”,但必须走群众路线,用理性教育、引导和改造人民。"这是最重要的方法和自我教育的方法."他强调说,“随意杀人并不能解决问题。”

通过教育人民动员群众,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毛泽东将其誉为“乔峰经验”和“最基本的经验”,具有很强的政策有效性和方法论意义。“乔峰经验”在全国的推广和发展,扭转了一部分干部习惯于根据革命时期的经验办事,用类似的方法处理敌我矛盾的局面,极大地巩固了政治的安定团结。

正是毛泽东思想指引的方向。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两个准则”,要求全党“更加积极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力。”“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从促进国家治理制度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提出促进国内外政党、民族、宗教、社会阶层和同胞之间的和谐关系,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新时期,如何实现“两个最大值”,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特别是坚持和发展“乔峰经验”的重大课题当前,人民内部矛盾大而普遍,容易发生。一些基层单位甚至成了人民内部矛盾的“堰塞湖”和“弹坑”。这些矛盾消耗了巨大的社会资源,影响了地方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在新时期“乔峰经验”的指引下,许多地方实现了“矛盾不交、安全不事故、服务不缺席”,释放和激发了社会活力。然而,在有些地方,学习“乔峰经验”只是一种形式。一些干部“反应敏捷”,热衷于“展示”便利服务。他们根本不能做、不愿做、不敢做教育改造人的工作。也有少数人遭受“权力任性”之苦,遭遇棘手的矛盾。即使这些矛盾是由于他们自己的决策和决策失误造成的,他们也经常“打”和“硬”群众,并“打”他们。对于应该依法处理的罪犯,他们很少做耐心细致的改造工作。相反,他们被推到独裁机构去“抓住”这件事。从表面上看,这样做“很方便”,但实际上是“制造麻烦”。它不但没有改变消极因素,反而制造了新的冲突,甚至加剧和扩大了冲突,有些还导致了极端的公共安全事件。

西周的统治者有“尊天护民,慎刑慎刑”的政治戒律人民政权拥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的国家机器,它必须“小心抓”和“少抓”,注重教育改革,以赢得人民的心和思想,缩小反对派的范围。这是“乔峰经验”社会治理理念的成功,也是新中国成立70年历史经验的宝贵启示。随着我国重大社会矛盾的历史性转变,大多数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如果教育如推理做得好,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顺利解决,少数对抗性的矛盾也可以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否则,非对抗性冲突将转化为对抗性冲突,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我们与敌人之间的冲突。

当前的斗争形势趋于复杂。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技能。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平,我们必须在基层、城市和边境地区“打击”各种“不良作风”和违法犯罪活动。同时,我们必须注意“战斗方法”。以“乔峰经验”揭示的治理理念为指导,着力把绝大多数有问题的人改造成“新人”,防止“习惯于单纯依靠公安、司法机关,用简单方法解决问题”的错误观念。要通过“两个最大值”激发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长治久安,巩固党的执政阶级基础,为党的执政奠定深厚的群众基础

3。危机管理和控制是底线。建设强大的基层防风浪“防波堤”,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是新时期“乔峰经验”的目标取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多样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冲击性的风险。一个国家的兴衰及其经济和社会发展越来越取决于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坚持和发展新时期的“乔峰经验”,要在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整合现代社会治理的理念、体系、方法和技术,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时代性、人民性和现代性的统一。把握现代社会的“风险社会”属性,注重“风险管理”,是坚持和发展“乔峰经验”的时代呼唤

2003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关于“乔峰经验”的指示4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政治意识,要充分珍惜“乔峰经验”,大力宣传“乔峰经验”,不断创新“乔峰经验”,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当前,维护社会稳定最重要的是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在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项“前所未有”的任务,即“改革、发展和稳定、内政、外交、国防、党、国家和军队管理任务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前所未有”他呼吁全党“利用体制的力量来应对风险和挑战的影响”

基层社会将暴露和显现经济、社会和自然两方面的风险。由其引发的社会治安事件、公共卫生事件、事故和自然灾害往往直接影响到基层社会。基层是我国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第一线。新时期的“乔峰经验”及相关制度、机制和制度,是中国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防线。坚持和发展新时期的“乔峰经验”,必须把预防和化解风险作为重要内容。基层是我国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第一线。“乔峰经验”和新时期的相关制度体系,是中国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防线。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打赢重大风险防控攻坚战,必须强化基层防控风险防线,提高基层防控风险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1)将风险预防纳入“乔峰经验”的概念,以提高预测、警告和预防风险的能力

“丈夫风生于地,生于青苹果之末”从中国古代的社会动荡到西方的现代社会运动,都表明基层社会是感知社会风险的“神经末梢”,是国家“神经中枢”保持敏感不可或缺的依赖。时代要求基层社会提高对社会风险“涟漪”的感知,从传统的关注矛盾纠纷的视角转变为关注社会风险的现代视角,普遍树立“风险社会”意识,实现“乔峰经验”的现代转型因此,要建立和完善社会风险评估、防控协调机制、防控化解机制,充分发挥社区、群众组织、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和商会、社交媒体团体等的作用。,提高各种风险的预测、预警和防范能力,增强风险防控的完整性、协调性和准确性。从一个村庄、一个社区、一个事件、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部分、一个大局、一个微观知识、一个大局的把握,实时感知“地温”可以实现对各种“风暴”的准确预测和预警基层社会如果能敏锐地发现“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的预兆,抓住机遇,果断行动,及时化解小风险,掌握主动权,就能防止风险扩大和共振重叠。如果无数基层“神经末梢”能充分发挥其感性功能,国家“中枢神经”就能做出全面的判断和准确的预测,进而做出科学的统筹协调,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不”目标。也就是说,“不要让小风险演变成大风险,不要让个别风险演变成全面风险,不要让局部风险演变成区域或系统风险,不要让经济风险演变成社会和政治风险,不要让国际风险演变成国内风险。”

(2)将风险评估纳入“乔峰经验”系统框架,从源头上防范县级重大决策风险

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中国风险管理的顶层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明确要求对重大决策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共十八大和十九大都强调了这一点。国务院颁布了《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将风险评估纳入法律轨道,规定“重大行政决策的实施可能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决策承办单位或者其他负责风险评估的单位应当组织评估决策草案的风险可控性。”从2013年到2017年,在风险评估的精确指导下,全国363,800个重大决策问题得到解决,风险得到解决,决策科学合理。没有引发社会冲突或舆论,占所有重大决策问题的96.68%。他们在维护群众利益、保障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公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都在县级范围内。决策权分别属于县、乡党委和政府、企业、事业等单位及村民(居民)委员会。许多损害公共利益、公众切身利益或单位内部成员合法权益的决策不当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和公共安全风险,都源于市、县区,尤其是基层。它们在地方“源头风险”中所占比例很高,涉及改革、发展、民生、环境、社会管理、基层民主等多个方面。在风险评估过程中,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面向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领导群众”的要求,充分发挥“乔峰经验”在群众工作中的优势。通过实际工作、精细调查研究、风险识别、公众参与、科学论证等环节,可以在决策前防范大量“源头风险”。

(3)将应急响应嵌入“乔峰经验”工作体系,提升基层单位危机管控能力

“风险社会”理论和国内外情况表明,风险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导致公共危机,而一旦危机失去控制,就会引发社会和政治动荡。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在无数风险和挑战的惊涛骇浪中实现了。由于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各地保卫土地的责任,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绝大多数公共危机事件都在初期得到了处理。许多地方是基于新时代的“乔峰经验”。党掌握全局,协调各方。基层组织扮演了战斗堡垒的角色。各种力量相互联系,形成了“人民网”和“防波堤”,具有多点联系、多层次互动、紧密性、牢固性和韧性,如“人民-家庭-单位-地区-社会组织-部门-在线群体”基层强大的复合力量与国家层面巨大的政治优势体系优势相结合,使得几乎每一点发生的危机事件都能得到有效处理,在一个地方发生的社会治安事件和政治治安事件很难演变成当地的社会动荡或政治动荡。相比之下,西亚、北非、中亚、南美等地的“茉莉花革命”开花结果,社会动荡蔓延全国,动摇了大局,除非是草根社会的多米诺骨牌式“崩溃”。

目前,国际国内风险不确定性增加,传递共振增加,许多国家和地区安全稳定危机频发。我国基层社会正面临着跨区域投入和跨层次突发事件传导的严峻考验。在正常情况下促进和谐,在紧急情况下控制局势,是创造升级版“乔峰经验”的努力为此,应以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为导向,以“乔峰经验”的相关工作体系和机制为基础,整合力量和资源,完善防控体系,构建统一指挥、专业规范、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系,形成联合问题管理、联合事件管理、联合安全创新的工作机制制定实战应急预案,加强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基层社会整体应急管理能力,增强法律处置、舆论引导和社会控制的“三同步”效果。按照“本地、合法、高效、安全”的原则,中小危机事件由县(市)、乡(街道)处理,大规模危机事件和复杂、敏感的危机事件由县一级更高一级高效处理,社会大局由各“点”安全控制(孔,南京大学政府与管理学院教授)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