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录:李红娟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经验

李洪娟,山东省乐陵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第三批高级中医教师和导师李老治疗早中期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br>

李鸿潇

慢性支气管炎病情复杂,证型多样,但李劳认为,以下两种证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早中期慢性支气管炎

1,痰热蕴肺型


表现:在急性发作早期,若未发现明显的虚证,且治疗不当,则该型证候更为常见。咳嗽、哮喘、痰多、色黄、质粘,伴有发热、恶寒、胸痛、无明显虚弱、水肿等表现,舌红、黄腻或黄腻苔薄、脉滑或滑治疗原则:清肺化痰
配方:瓜蒌20克、白茅根20克、鱼腥草18克、浙贝母15克、陈皮15克、半夏12克、炒杏仁9克、茯苓9克、黄芩9克< br>
加减:发热恶寒者,加柴胡10g,合黄芩解表清里;如果痰热内陷、上腹胀影响食欲,可将黄芩除去,加入6克黄连,将半夏和瓜蒌合并,制成小陷胸汤,辛苦开苦降,清热散结< br>
用法:每日1剂,加水煎煮3次
配方溶液:炒杏仁、浙贝母、瓜蒌、陈皮、半夏、茯苓均专属性化痰,黄芩、鱼腥草、白茅根清肺。本方仅用清肺化痰法,不扰肺升降,肺气自平。虽然配伍简单,但疗效可靠、快速,不逊于抗生素等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西药治疗无效的患者。< br>
病历:龚某,男,56岁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史是5年。每次感冒后都会出现咳嗽、咳痰、胸闷和哮喘。缓解期无明显症状。六天前,我复发,咳嗽,大量黄色痰,胸闷和哮喘。经西药输注治疗,疗效不佳,舌红,舌苔黄腻,脉滑。证候为痰热蕴肺,肺不清降,加减本方,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5剂

2、脾肾两虚、痰阻肺型


表现:该型多见于慢性疾病、体虚、体感或急性发作持续时间较长,且无法缓解,且正虚邪实的患者症状包括咳嗽和哮喘、运动过度、浓痰、白色或黄色、不能咳嗽、咳嗽和哮喘可在咳嗽后暂时减轻,伴有口干舌燥、食欲不振、腹胀、头晕、腰酸、嗜睡、舌红、少苔或厚苔干燥、脉细数、双足脉大。治疗原则:补肾益气、健脾化痰
处方:熟地30g、麦冬18g、当归12g、黄芩12g、陈皮10g、肉桂10g、半夏9g、茯苓、白术、炒杏仁、炙甘草6g< br>
用法:每日1剂,加水煎煮3次谢芳

:李老认为肾气不足,水为痰。脾虚不运,痰湿蕴结;咳嗽和哮喘是由痰积聚在肺里引起的。这个配方是由六王金水煎制而成的。刘金水君鉴来源于《经岳全书》。它有主要和次要作用,结合上下治疗,滋润干燥在配方

中,将大量地黄和麦冬混合在一起,将金和水混合在一起,以滋养已有不足的肾,从而巩固不足的实质。麦冬和黄芩清肺清热。二陈汤合白术健脾化痰,治疗痰多夹中。一方面,肉桂可以益气平喘;另一方面,烤杏仁可以清气向下;另一方面,肉桂可以使鸳鸯受益;另一方面,肉桂可以补充熟地黄的阴阳,镇静肾和缓解洪水。当归养血润燥,活血化瘀。整个配方虽然没有什么药味,但配方合理,配伍合理,临床验证,效果良好。

临床应用时一定要注意地黄的再利用,而消痰剂通常是地黄用量的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疗效好,不可本末倒置,更不要说因为有些患者吃得少,腹胀而害怕地黄事实上,应用该方后,没有出现厌食症或厌食症加重的情况,但咳嗽、哮喘、饮食增加和腹胀等症状均已消除。

病历:张,女,65岁慢性支气管炎的历史持续了30多年。急性发作后,患者住院接受抗菌、抗炎、解痉和平喘治疗。20天后,他仍然咳嗽和喘息。轻微运动后,咳嗽和喘息症状加重。痰多、白质粘稠,不能咳出,伴有上腹部胀满、少食少劳、精神疲乏、舌红、苔少脉细。证因脾肾两虚,痰阻肺。治疗时,建议补脾益肾,化痰除浊。这个配方被修改了5剂并被治愈了。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