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中国人“不合逻辑”?

近100年前,面对中国的落后和统治,知识精英对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一种“大拒绝”的态度,并把“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这两种精神召唤到中国来

今天,中国似乎在经济上“崛起”,但它被阶级固化、贫富差距、道德滑坡和缺乏公平与正义的阴影所笼罩。然而,在关于“中国趋势”的公开辩论中,不合逻辑和非理性的情绪无处不在。政治、社会和经济结构中的风险是不可分割的。

“现代化焦虑”,尤其是“民主焦虑”,再次攫住了许多人。为什么中国的现代化和民主如此困难?越来越多的声音认为,这是因为自古以来,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期”,中国缺少“罗先生”(逻辑),而一直到现在的情况。正是中国人不太符合逻辑的思维方式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这个声音断言,绝大多数中国公民与逻辑之间的距离就是中国与世界现代化之间的距离。在逻辑思维上,

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现代化和民主有什么关系吗?为了解决许多困扰这个社会的难题,今天的中国人应该从思想上回顾什么?怎么想?

“南方之窗”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赵作为一名哲学家,他对影响西方和中国的“思考什么”和“如何思考”问题有着深刻的见解。

中国人不缺乏逻辑能力,但缺乏训练

“南方之窗”:不合逻辑现在似乎是中国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公共领域的辩论通常以立场开始,以人身攻击结束。“你和他讲道理,他和你耍流氓;你和他耍流氓,他和你讲法治;你和他谈法律制度,他和你谈政治……”事实上,背后也是耍赖,不讲逻辑

还有另一种不合逻辑的方式我们习惯于用类比、隐喻、象征和暗示来“推理”我们从小就被训练演奏各种文学修辞。这在意识形态上有什么后果?

赵:和你一样,我也不同意靠这些文学方法来“说理”他们可以开玩笑,但他们不适合演示。在辩论中使用“修辞”(亚里士多德说)很容易形成诡辩或胡言乱语。希腊人非常擅长修辞,就像他们擅长逻辑一样。古希腊的许多“群众领袖”喜欢用修辞来迷惑广场上的人们。亚里士多德早就知道修辞掩盖真理。

“南方之窗”:类比可能是许多人“推理”的最常见方式例如,有句谚语说“马好骑,人好受欺负”在这样做的时候,我们似乎没有注意到一个“雷尔峡谷”:对于不同类别的事物,如甲和乙,如果你想证明乙是从甲的成立中建立起来的,你必须首先证明乙和甲在某些方面是相似或相等的,并且你只能通过这个“雷尔峡谷”,如果你有一个“逻辑上等价”的桥梁

赵:我不反对谚语谚语所说的无非是一个明确的真理,其中没有争论。谚语使用修辞不是为了辩论,而是为了创造有趣的表达效果。所有国家的谚语都相似。至于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不讲逻辑,我不能完全理解原因,也许是为了八卦,为了好玩,为了胡搅蛮缠,为了逃避真相,为了欺骗等等。简言之,这是故意不合逻辑的。

但是我也想用韩非的可信奖惩理论来解释一点:如果你做了某件事,你总能得到可信的回报(包括物质回报和荣誉回报),那么人们就会自动地做一些事情。可以想象,如果宣传能获得可信的回报,人们会对宣传充满热情。如果追求真理没有可信的回报,追求真理的人就会减少。

“南方之窗”: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外国人似乎一致批评中国。黑格尔说逻辑在中国不能改变。爱因斯坦认为中国没有西方科学的两个基础,即形式逻辑和通过系统实验找出因果关系。一点也不奇怪。列维-布鲁尔甚至更加无情,他认为中国古代的“天人感应”纯粹是“原始思维”,中国古代的“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病理学、治疗学等百科全书”都是无稽之谈。你认为这些陈述怎么样?

赵:每个逻辑学家都会告诉你,黑格尔不讲逻辑黑格尔设想了“辩证逻辑”,这是逻辑的反面例子。辩证法是形而上学的“语法”。请允许我使用这个不准确的陈述。辩证法在逻辑上是无用的,但在哲学上是有用的,并且可以用来发现事物隐含的“其他可能性”。

有意思的是,黑格尔的“辩证逻辑”经过流行的歪曲似乎在中国相当流行。我不知道黑格尔会怎么说。爱因斯坦的说法有些道理,但还需要更多的解释。然而,列维-布鲁尔的声明可能是基于他对中国思想的无知,不需要进一步讨论。

“南方之窗”:说“中国逻辑不行”似乎与说“中国人是东亚病夫”和“中国人不聪明”属于同一偏见系列。后两者早已被篡改。前者如何能被证伪?

赵:逻辑能力从何而来?这是个问题。直觉数学家认为逻辑来自数学,但理由似乎不充分。许多哲学家认为逻辑实际上是语言的深层语法。这个观点更容易理解。事实证明,只要一个人有语言能力,他就必须有逻辑能力。我同意传统中国重视思想而不重视理论,也不重视逻辑训练。然而,逻辑训练不足并不意味着缺乏逻辑能力。

情感问题不能用逻辑

“南窗”来书写:有人指责中国人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始于古代经典。首先,中国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说,现代科学之所以没有在中国出现,与《易经》有很大关系后来又有人说,《周易》、《论语》和《孟子》都充满了许多矛盾的逻辑错误。

赵:我前面说过,中国古代的大部分经典都是表达思想,而不是理论。一些概念不一致并不奇怪。此外,必须考虑到生活本身充满了矛盾。因此,表达生命的思想有些矛盾,相反,它们真实地反映了生命。这并非不合逻辑

《南窗》:孔子说:“三年不改父之道,可谓孝矣。”有人问:为什么是三年而不是两四年?没有理由这有点类似于“辩证法”的逻辑困境:为什么一个被分成两个而不是三个或四个?你如何评价这些指控?

赵:至于为什么“三年孝”不是另一种选择,我想说的是,这里没有逻辑问题,只有文化或情感问题,而应该考虑到时代的背景。

如果孔子重生了,他肯定会考虑今天的生活节奏,三年内不会推荐孔子当年为什么推荐三年,原因还有待检验。我想这可能与父母养育婴儿的时间大致对称,不是严格对称,而是情感上大致对称的选择。如果用逻辑来争论这些问题,恕我直言,我恐怕不知道什么是学者,也不太了解情感。

“南窗”:根据这种说法,我们前面谈到的神秘概念,如“天人感应”,不能用“不合逻辑”的句子来否定吗?

赵:不是一切都是认识论的问题,需要具体分析。“天人感应”如果作为一种知识判断,显然是不正确的,因此是不可信的。董仲舒是否相信仍然是个问题。就历史背景而言,天人感应恐怕不是一种知识判断,而是一种虚构的政治压力。先秦社会的自由空间相对较大,民众的支持一般会对统治形成政治压力。然而,自秦汉以来,它变得专制,民意不如以前清晰,士大夫们愿意编造新的政治压力维度,如天人感应,这似乎也是一个看似合理的选择。当然,还不清楚董仲舒是否这样认为。

中西思维的最大区别

“南窗”:我们一致认为逻辑思维必须注意清晰的概念然而,中国古代的一些经典文本似乎喜欢玩弄模糊和神秘。

类似于《道德经》中“道克道”中的“道”。有些人说它意味着“可以说”,而你说它意味着“可以遵守规则”在你的《道的可能解与合理解》一文中,你提出了一个观点,说“中国古代对知识的追求与先验问题无关。这基本上是一种基于生活问题的知识追求。甚至那些关于所有自然事物的普遍原理的想象,如阴阳和五行,都是对生命知识的艺术诠释,而不是“科学”的探索。

我不知道,这是否可以理解为这样几个问题:古代中国人不喜欢在生活之外玩神秘;古代中国人对追求关于世界本质的认识论不感兴趣——正因为如此,他们不太注意西方人玩的逻辑?

赵:中国古代思想通常不考虑超越性的存在。人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道德、政治、战争与和平等人类生活问题上。然而,西方思想同样关注这些问题。如果中西思想有什么最大的不同,我想说的是,西方思想追求永恒、绝对、不变、完美、完整和终极的概念。西方的两种基本思想,希腊和基督教,都追求永恒的“完美概念”,也就是说,那些好到不可能再好的概念,上帝,完美的人,完美的事物,绝对无私的牺牲(耶稣),绝对纯洁的母亲(圣母),一千年牢不可破的城堡,绝对完美的钻石,不可战胜的超人等等

完美意味着永恒、超级历史和不变,而逻辑是最适合谈论这个概念的。中国古代的思想意图是理解存在的永恒变化、不确定和不完整的状态。《易经》、《老子》和《孔子》都没有提出完美的概念,但是他们都很重视“存在的状态”,这种状态总是在前进的道路上。

“南方之窗”:你如何理解中西方关于“是否追求完美”的观念的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存在差异?

赵:例如,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哥德尔定理粉碎了数学的完备性和一致性的梦想(数学是完美概念的最典型代表),这曾使数学家担心真理永远不会丢失。然而,如果中国古代的数学家或哲学家听说过哥德尔定理,他们不会被打扰,而是会在以后相遇并互相憎恨。在老子看来,不完全或不一致是一切存在的真理。事实上,只要一个事实或问题涉及“无限”,它就必然是不完整或不一致的。

易经认为阴阳需要动态平衡;在孔子眼里,圣人也有自己的缺点。在老子看来,存在就像水,没有人是绝对好的或好得不能改变的。这种“上路”状态没有逻辑上的确定性。它总是会偏离和误入歧途,一个错误的方法不一定会把一件坏事变成一件好事。这种思想与是否有逻辑能力无关,但有不同的思想问题和意图。

“南方之窗”:你的“世界体系”理论试图为当今世界提供一种超越不断冲突的“无政府状态”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与西方关于“世界和平”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

赵·:“世界体系”试图解决康德和平理论不能解决的全球化问题在方法和基本概念上确实有很大的不同。康德和其他和平理论都从国际条件中寻求世界和平的可能性。我的方法正好相反,这是将世界和平从世界和平的概念中推回来的必要条件。我认为“世界体系”是最好的和平理论,可以为全球化的世界体系提供思路。

比逻辑更重要的是理性

“南方之窗”:逻辑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七大基础学科之一,由此可见其重要性你已经计划在中国举办两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哲学日”。你对中国人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有什么期望或建议?

赵:如前所述,每个人都有逻辑能力,但逻辑水平是可以提高的。逻辑教学应该有助于逻辑知识的普及然而,拥有逻辑知识并不能保证有效的应用。我见过一些逻辑博士,我惊讶地发现他们熟悉逻辑公式和演绎技巧,但他们似乎只在执行抽象符号演算时显示思维的逻辑,而他们在思考其他问题时没有优势,有时他们非常不合逻辑。这件奇怪的事情让我意识到,逻辑不仅是一种技术,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态度,一种理性的态度。如果缺乏理性的态度,任何逻辑技术都无法应用。

因此,学习理性的态度比学习逻辑技术更重要——毛泽东时代有一场“学一点逻辑”的运动,似乎没有明显的效果。至于如何学习理性的态度,我不知道也许至少有两件事需要实现:你喜欢的想法不一定是正确的;正确的想法需要证明或证据。

文章来自哲学与艺术

好课推荐< br>

哲学100题:西方哲学第一课

哲学100题。课程大纲来自听哲学00:0001:02

-声音来自“哲学100个问题”演讲者书洁

哲学100问零基础介绍干货摘要< br>

西方哲学史丛书:从古希腊到黑格尔

一张地图理解经验主义哲学语境

一张地图理解理性主义哲学语境

三分钟理解简单的西方哲学史 心中道德法则

扫描码


南风窗

▼点击阅读全文购买书籍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