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辰:如何理解博物馆研究?如何建立一个研究系统?

在暑假和寒假期间,博物馆研究似乎是学生们的“必备品”。博物馆以其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研究团体的注意力,并不断升温。然而,也有许多混乱的现象:旅行还是学习?你是如何学习的?什么是真正的博物馆研究等等是目前的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与文学艺术系硕士生导师陈辰根据自己的实践和思考,提出了博物馆研究体系的概念,并与Hongbo.com分享了他对博物馆研究体系建设的思考。

南开大学陈辰博士

主持人陈晨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学艺术系硕士生导师,天津博物馆书画研究室原文物馆长,天津市拍卖行业协会艺术委员会专家顾问,天津市美学协会理事,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2018-2019年清华大学与故宫博物院的互访他主持了天津艺术与科学规划的两个项目,包括“博物馆馆长制度研究”,出版了3部专著,发表了50多篇学术论文,策划了30多个展览。天津131创新人才培养荣获天津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特别奖”和天津“五一”劳动奖章近年来,教育部、文化旅游部多次强调要重视中小学生的研究活动,相关指导使博物馆能够更积极地参与研究活动。

2-015年,国家文物局会同教育、文化、旅游等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文化教育结合,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的指导意见》,启动了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试点,确定并指导了203个博物馆纪念馆研究实践基地,促进了博物馆研究的深入发展。

2年,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1个部门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科研旅游的意见》,正式拉开了中小学生博物馆科研旅游的帷幕。

2 017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德育指南》中提到,中小学可以充分利用文物展览馆、历史博物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积极有效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199博物馆的研究工作如旭日东升,但从整个发展状况来看,其质量和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陈辰认为原因与博物馆对教育缺乏重视有关。社会事务和教育部长期以来作为一线窗口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不是博物馆业务的核心部门。与仓储部门和展示部门相比,社会教育部门的工作成果和展示方式更多地体现在应用层面,博物馆制度框架的惯性思维导致教育在博物馆业务中始终处于尴尬的地位。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所有的研究成果和博物馆藏品展示最终都需要为教育服务。教育仍然是博物馆的终极功能之一。博物馆业务不应有主次之分,教育不应是行业体系中业务链的末端。

自2010年以来,博物馆教育在国家级博物馆评估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和会展在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占45%,会展和社会教育在定性评价指标体系中占35%。这充分说明了博物馆社会教育的重要性,也是博物馆重视研究活动的原因之一。此外,越来越多的第三方研究机构和旅行社正在优化和灵活利用博物馆资源。此外,青年教育和学校对研究性教育实践的迫切需求迫使博物馆建立自己的教育体系,寻找自己的教育方向。

其次,陈辰表示,虽然整体的研究环境是开放的,但博物馆对研究的概念仍然缺乏清晰的理解。目前,大多数博物馆将研究理解为“研究性旅游”,强调研究性学习和趣味游戏的结合,“思考就是旅行”,这与博物馆的其他社会教育活动不同。然而,它不同于旅行社的研究性旅游,缺乏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还有一些博物馆将研究理解为博物馆的常规教育活动,特别是对年轻人而言,侧重于实践教育活动。但是,经验和探索都不强,“低龄化”严重。

陈辰认为,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对“研究”概念的理解,提高博物馆研究的质量和效率,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系统的研究体系。标准化体系可以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和松散性,增强博物馆的管理能力和研究水平。

五项内容构建科学研究体系

陈辰说,“研究”一词实际上可以取代博物馆教育的概念,即以研究为基础的学习,即以博物馆为主线,通过博物馆资源向公众真实、立体地呈现教育内容基于这样的思考,陈辰将博物馆研究体系划分为五大内容,涵盖了博物馆教育的方方面面,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

1、研究活动

这里提到的研究活动是博物馆的常规教育活动,如公开讲座、有趣的手工活动等。这些也是博物馆计划的日常教育活动。然而,陈辰也指出,许多博物馆的日常教育活动都是肤浅的,强调形式,实际效果可能远不如教育活动的策划者所期望的那样。真正的研究活动应该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1。特殊性

特殊性可以避免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同质化例如,根据博物馆馆藏文物的设计活动,或根据博物馆规划的展览配套活动,或博物馆自身资源与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活动。所有这些都应该基于对博物馆自身特点的挖掘。

河南博物馆历史教室举办“二月二日龙腾——龙年演讲特别活动”

2。独立性

独立性意味着研究和学习活动本身是独立的、单一的、随机的、短频率的和分散的这种活动不需要常规化,以确保短频率和快速效果。

3。多样化

活动需要达到预定的目标,因此需要保证活动的多样性。如戏剧、时装表演、舞台剧、音乐会、辩论比赛等这些意想不到的小活动不涉及理论知识,也不系统,可以丰富博物馆的日常教育活动。

2、研究性课程

相比活动,研究性课程内容更加规范和严谨,要求和难度也会增加陈辰认为,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研究课程必须是常规的,需要规划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开发。以河北博物馆为例,该馆设有“快乐学校——河北传统文化艺术”系列课程,包括玉田泥塑、唐山皮影戏、河北梆子、吴桥杂技、定州秧歌等14个项目。课程将通过生动的互动项目,如教学形式、表演和手工制作,引导儿童了解河北的文化精英,学习传统民间工艺。此外,博物馆还开设了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之旅”和“自闭症儿童绘画课程”。课程内容与馆藏文物密切相关。课程之间有一种逻辑关系,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可以串联起来。

河北博物馆寻找古铜韵,欣赏原创工艺——“中国传统文化之旅”系列课程

对此,陈辰还指出,研究性课程必须与学校课程挂钩。与教案设计一样,要通过附加PPT、教材、互动手册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实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要点,实现从单一分散型向结构化、系统化方向的不断发展,最终实现馆藏资源与研究型课程的紧密衔接。

主持人陈晨

湖南博物馆“博物馆探险车”系列

3、研究产品

博物馆教育也需要满足不同群体和不同层次市场的巨大需求,而产品交付也是博物馆教育的升级根据产品表达和使用的不同形式,陈辰将研究产品分为三类。

1。教科书和出版物

陈晨所指的教科书和出版物是指经出版局批准正式出版的、有书号并可在市场上购买的产品。例如,湖南省博物馆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展示历史课程”是湖南省博物馆与长沙教育科学研究所合作研究的结果,以完成“湖南省博物馆历史与艺术教育资源开发合作”项目。它为学生提供具有湖南省博物馆特色的课程,满足中学历史和艺术学科的教学需要。教科书分为初中和高中的“教师指南”和“学生读物”。它是根据湖南省长沙博物馆马王堆汉墓陈列的四个单元的内容,结合初中、高中历史课的实际情况而规划编制的。目的是通过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向学生简要介绍汉代的经济、文化、思想、艺术、手工业等方面的情况。在促进学生对中国历史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索和实践能力,真正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致力于创建“实物+探索”的博物馆

又像“哇!紫禁城里的二十四个节气这本书是由故宫博物院教务处编写的,面向3-6岁的儿童。它侧重于亲子阅读。全书共24卷,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为时间线索,830幅故宫手绘图片,52座故宫建筑,48种传统习俗,115件故宫珍品,64种动物,76种花草树木,24种成长经历等。融入到充满儿童兴趣的故事中。书的内容保证与真实的环境和收藏相结合,以真实的物品为基础,也保证了书的专业性。

2。交互式手册

所谓的交互式手册不是博物馆正式出版发行的产品,而是印刷品。它是博物馆在教育活动中的辅助产品。它可以帮助参与者更快、更有针对性地吸引和参与活动,进而引导参与者在通过手册完成教育活动的同时实现乐趣体验和知识学习的双重获取。如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曾举办过“冀州窑-江西冀州窑瓷器精品展”,伴随展览的教育小册子集展览教育的普及和艺术功能的普及于一体。这种对互动产品的有限访问可以更好地与博物馆自身的宣传相结合。

主持人陈晨

3。材料包

陈辰提到,目前,许多博物馆已经发展了材料包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学习工具”。中国科技馆、绍兴鲁迅纪念馆和故宫博物院都把它作为文学作品出售。松散的辅助材料放在材料袋中,需要通过手工操作拼接组装在一起,以应用于教育活动与此同时,陈辰还指出,最好的材料包应该与博物馆的课程相匹配,使其只能用于博物馆的特定活动,形成一个“捆绑”,从而加强观众和博物馆之间的粘性。

主持人陈晨

故宫教育课程“在皇宫中得到完美的满足”教材包

4,研究旅行

这里的研究旅行是指以文化知识、实践探索和自然发现为目的,通过旅行方式开展的研究、探究和实践学习活动研究旅游的雏形起源于美国早期的营地教育,可以追溯到1861年。它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标准化、细分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特征的成熟产业。然而,我国博物馆实施研究性旅游尚未形成体系。陈辰认为,研究旅游必须由学校、旅行社、博物馆和第三方旅行社共同完成。

陈辰发现,目前有三种方式来实施研究旅行。一是学校因其教育需求而发挥着更为主动的作用,而旅行社依靠自身的资源和经验,充当研究旅行的担保人,博物馆则是接受者。还有第三方旅行社作为吸引学校参与活动的主导方,通过旅行社将参与者带入博物馆。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邀请了旅行社的讲师作为活动的领导者来发起学习旅行。然而,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博物馆一直处于研究产业链的被动侧,很容易在低自我需求和无商业利益的驱动下陷入无始无终的死胡同。目前,许多博物馆已经认识到自己领先的研究旅行的重要性。为此,陈辰指出,博物馆研究性旅游需要明确自身特点,打造符合博物馆定位、整合自身独特文化和周边资源的研究性旅游。

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将研究旅行定义为“跟随博物馆参观广西”。从被动地成为单向的研究场所,到主动设计有趣的研究活动来吸引观众的参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成功地打开了博物馆的“墙”每一次研究考察都将广西的文化和自然资源与文化和自然景观联系在一起。它更好地考虑了儿童的认知水平和特点,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如创设情境、合作探究、寻宝竞赛、“非遗”现实生活观察和动手操作、创意工艺品等。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作为广西领先的博物馆,在与各城市博物馆联合开展研究性参观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各地区博物馆的积极性,促进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是山西省博物馆推出的“魅力古建筑与趣味旅游”青年研究项目的另一个例子。选择山西有代表性的古建筑作为课程设计和学习旅游路线的依据,通过课程、参观、体验和实践共同构建博物馆古建筑和趣味旅游品牌项目。该项目也是由博物馆和社会组织合作创建的。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专长和优势,充分保证观众的参与意识和体验。

5、研究展览

研究展览将展览本身作为开展和展示教育活动的一种方式陈辰认为,这不仅能激发教育活动对观众的思考,还能丰富博物馆展览的层次和立体性。例如,首都博物馆推出的“阅读城”系列展览已经形成了博物馆教育和展览的主要品牌。它坚持“展览本身就是教育”的理念,将社会教育活动融入到展览中,与展览合作。值得一提的是,《阅读城市》依靠展览内容放大和还原集中展示,走出博物馆举办教育活动,通过实地参观体验,让孩子们立体地了解北京的历史和文化,将第一个博物馆的文物还原到发现的地方。同时从探究问题的角度进行引导,并在展览中反馈观众的思维,扩大博物馆教育的双向影响

首都博物馆“阅读城市”系列展览

此外,目前在澳门艺术馆展出的“星槎万里”系列展览展示了紫禁城的瑰宝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优秀文物,紫禁城的创作和教育,以及备受好评的“千李江山地图3.0”动态艺术展。其中,故宫的宣传教育展览也是一种研究展览。通过五个单元——古建筑、华丽的服装、海天交错、悠扬的钟声和在城市中的四个小时,观众将从故宫建筑、御袍、与海洋和天文学有关的文物和物品、钟表以及24个节气与故宫生活的关系等方面,体验故宫教育的魅力,了解故宫红墙与黄瓦之间的文化。< br>

主持人陈晨

澳门艺术博物馆“星查万里”系列展览

好的博物馆研究需要通过不同的形式发展参与者的思维创新,研究体系的构建可以进行博物馆教育的多维、多层次、多领域的整合设计,也有利于打造博物馆厚度、温度、广度的社会文化品牌。陈辰还特别指出,博物馆应该在研究系统的建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根据自己的能力采取行动。“特征”不等于“普通颜色”。制造亮点和差异是博物馆研究的核心。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中国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