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出土壤中的“金疙瘩”!带领村民种植红薯,敢走新路的不是他莫的“土豆”

最近,凉山县很高兴看到下雪了,黄坛区小道口镇马家河村东端的田野都是白色的。58岁的马长岭站在田野里,脸上带着欣喜的微笑。马长岭心里盘算着,这样的降雪量将大大缓解他承包的400亩土地的浇水问题,并在开春时节省一大笔钱。这400亩土地让他脱下了贫困家庭的帽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并带领村民致富。

马瑞雪

先租后付

迈出脱贫的第一步

五年前,马长岭还是一个贫穷的家庭,村里还有档案卡。他一年到头都住在7亩土地上。“家里的孩子都在上学,90多岁的母亲根本无法外出工作。“2012年,他的妻子再次遭受严重的股骨头坏死。他带着妻子到处求医。高额的医疗费用导致贫困家庭欠下大量外债。这个家庭一贫如洗,更不用说从事工业了。甚至连家庭的基本生活费用都很困难。马查河村

位于黄河滩区,土质疏松,排水通风良好。另外,它靠近黄河,有良好的灌溉条件,非常适合种植红薯。然而,当时村子里有大片土地闲置着。马长岭接过了土地的“主意”。他主动找到村委会,提议承包村里的土地。然而,由于缺乏资金,他提出了“先租后付”的想法村委会听后,主动协调,以村委会为保证,帮助马长岭以每亩650元至800元的价格出让100多亩土地,秋收时支付租金。在乡农技站等部门的帮助下,马长岭解决了种子、化肥、灌溉设施等难题,开始了脱贫致富的第一步。第一年,马长岭种了近20亩红薯。“毕竟,这是第一次这么做,我不敢做大投资。””马长岭说,为了降低成本,种苗、药材和地瓜都是自己家做的,每年利润超过3万元。龙薯9号是在马长岭

种植的甘薯品种。由于每亩产量高,口感甜糯,是食品烘焙的优良品种,在市场上很受欢迎。这样,甘薯的种植面积每年都在增加,并且还出口到北京、上海等地。“当时,村民们看到我的收入不错,都把他们的土地转让给了我。“马长岭的钱袋越来越鼓,于是买了机械工具,扩大了种植规模每亩净利润达到1000多元,每年种植红薯150多亩,年收入近20万元。

随着红薯种植规模的扩大,马长岭积极联系销售渠道,主动联系菏泽一位客户,开始订单种植,“客户需要什么我就种什么”当收获季节到来时,顾客会直接来到手推车旁,把它拉走,这样就节省了很多成本。”马长岭说道

当技术顾问

带大家致富

2018时,马长岭成立了甘薯种植专业合作社,扩大了土地承包规模在他的领导下,马查河村的甘薯种植面积从100多亩扩大到1300多亩。许多村民找到了马长岭,向他请教种植红薯的经验。马长岭与每个人分享了他的经验,从育苗和肥料采购到土地选择和农业机械使用。

马德奎是受益人。他今年40出头,过去一年到头都在国外工作。他主动找到马长岭,向他请教了甘薯种植的经验。现在他承包了200多亩土地,收入逐年增加。“化肥、种子、销售都是长领大哥来协调的,我只是种一种线”马德奎笑着说道目前,马查河村有20多个家庭通过种植红薯摆脱了贫困,致富了。然而,在马长岭的领导下,马家河村的种植业也走上了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良性发展道路。

随着土地流转规模的不断扩大,马长岭在就业方面优先考虑老年人、弱者和穷人今天,在他的甘薯种植基地工作的大多数妇女和老人来自附近村庄的贫困家庭。孙玉平是马长岭合作社的老工人。她的丈夫马延东已经瘫痪在床10多年了。为了照顾丈夫,孙玉平不得不在家附近打零工。“在工地上,在工厂里都干了,能挣点活,不稳定在这里的长领里,当忙着清点棋子时,一天能挣100多元”孙玉平说

现在是农业季节。当马长岭有空的时候,他开车去县城的女儿家看他的小孙子。马长岭说,现在他一年到头都闲着两个月,要享受生活。谈到2020年的计划,马长岭想到了建造10个新的温室,提前播种。“制造一个时间差,让红薯提前两个月上市,这样价格就能翻倍。”“

齐鲁晚报,齐鲁一点记者李,见习记者崔昌松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