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上的“机器人”来了!企业家的智慧:开发智能安全帽

邓欢

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火灾、电气、机械等隐患。作为最后一道防线,安全帽对工人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预防和减少事故伤害,邓欢团队开发了一种“顶级配件”智能安全帽,从“头部”确保施工安全早在11年前,邓欢就带着300多名移民工人在中东的卡达沙漠进行土木建筑和现场管理。后来,由于施工管理方法与甲方的巨大差异,工程陷入停滞。当时,甲方批评公司“管理方法差,缺乏安全体系”。毕业后不久,这样的批评打击了他的自尊心。自从

邓欢

离开卡塔尔,邓欢的职业道路一直一帆风顺。他在一家财富500强公司工作了6年,从一线国际营销代表成长为“一带一路”合作部门的第一任主管,并从工程机械的角度继续探索建筑领域。三年前,邓欢开始了自己的事业。那一年的讽刺仍历历在目。他渴望用科学技术实现施工中的“零事故”,弥补项目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邓欢因为事业的起伏,三年内搬了五次家。会上,邓欢会见了中国首批建筑安全专家、多项建筑安全工程和标准的起草人李刚强先生。两人谈得很投机,并愿意成立一家合资企业,帮助提高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能力,并探索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零事故。

邓欢

安全管理是一门非常专业的学科。大多数一线工人没有接受过严格的安全培训,缺乏安全意识,并且不时不戴安全帽。但是,邓欢队的安全帽配备了各种传感器,结合后台人工智能等技术,从各个方面保证了工人的安全。进入施工现场的工人可以通过无线感应登录,实现安全帽的实名制,使每个工人都有一个“专属”的安全帽。同时,管理人员可以在计算机端设置施工区域,自动计算工人的有效工作时间,智能计算方法准确方便,大大减少了误记录和漏记录的发生。安全帽没有我们日常戴的帽子那么不舒服。然而,为了更好地保护工人的安全,邓欢团队还增加了摘帽警告功能。如果工人摘下安全帽,管理层会立即报警。

邓欢

为了使设计更符合实际需要,邓欢和工人们在工地呆了半个月,发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细节。例如,在夏天,工人们会用安全帽打水洗脸,这就要求智能安全帽要防水。工人宿舍充电插座不够,施工现场需要专用充电柜。在启动项目的路演中,一顶安全帽引发了投资者的头脑风暴。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邓欢进一步解释了创业的概念作为工人的“高空机器人”,智能安全帽将使人员管理由粗放变为精细,监管由现场变为远程,危险报警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为工人的生命安全提供更强的防护网。

来源:央视财经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