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画印”或“理解书画印”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书画艺术

传播:书法|国画|文化|艺术|教育

国画理论有一个明确的观点,说“诗、书、画、印合一”是国画的一种独特形式然而,无论是从中国艺术的历史来考察,还是从艺术的现实来验证,这种流行的说法显然是狭隘的,甚至在理论上是苛刻的,这与中国画的艺术实践既不切合实际,也不具有普遍性。< br>

郑印灏

“诗、书、画、印”不是一个贯穿中国艺术史上的艺术现象虽然全国有很多碑刻记载着关羽的诗文和竹子,但关羽的画和竹子却形成了“画而不谢东皇”的独立名称不要太看重“孤叶轻而终不枯”这首诗,但这应该算作一组书画,这与中国画“诗书画印”论的本意是不同的。直到宋代,题画诗才写在画上,只有画家的名字写在角落的小字里。唐、王维的“诗画”应该以诗为基础,而不是以诗为基础。虽然他在《谢词表》中把绘画比作“静谏颂”,并说“诗不逊于画”,但这种早期的诗画关系观影响不大。北宋时期,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东坡在评论王维的画时,首先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与画没有区别”当代画家郭在《林志》中也说“诗是一种无形的画,画是一种有形的诗”虽然是在宋代,书法家,画家和优秀的诗人在画上题诗,但据说"四位一体,诗,书,画"的理论来自元朝。从宋代的苏东坡到元代的黄,再到明清及民国时期的,诗书画印合一的艺术现象,的确是中国画高雅环境的升华。与西方绘画相比,它也是中国绘画的一种独特方式。尽管如此,有人说“没有诗歌和散文知识的中国画是不真实的”,这多少有些绝对。

首先,“诗、书、画、印四位一体”是传统“文人画”的特征。然而,传统的“文人画”终究不等于“国画”。用它来定义中国画就是概括它。艺术现实证明,至少不能说“中国画”只有具备了这四种技能才能被称为“国画”。否则,许多优秀的古今“穷”画,以及一些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画(如汉墓帛画)和带有思想性和文学性铭文的古今画都将被排除在外。这显然违背了艺术理论的逻辑和科学本质。

郑印灏

有人说中国画的特点是“文人”,甚至说“不是文人不能画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许多批评“非国画”的文章可以翻译为“非文人画,非国画”但“文学性”只是中国画的条件之一,很难概括。从创作的现实来看,要求艺术家在诗歌和散文方面达到最好是不容易的,即使他们被要求这样做。即使在职业诗人和赋作家的圈子里,高、俗、雅也不一定是工整的,甚至有些也不一定是在“高境界”要求作品中所有的诗歌和散文达到能够处理它们的水平是不容易的。这些人不会画中国画吗?

本文无意纵容画家或低俗文化品质的作品,但把中国画仅仅作为合格学者的资本并不一定合理。“书卷气”、“书香”和“诗魂”的确是高雅的风景,但它们不应该是唯一的风景,因为中国画毕竟是一种风景丰富多样的绘画。知识分子呼吁中国画教学加强传统诗词教育是有益的,提高招生标准还是可以提高文化成绩当然,我们希望所有申请“国画系”的人都能被中文系录取,但这是非常不现实的。

郑印灏

从今天的画坛甚至从整个中国艺术史上来看,“诗、书、画、印”以及优秀的绘画和画家都远远不是主流,甚至是罕见的,而没有诗的绘画仍然占绝大多数。有些画看到一些题字和句子,并不一定比题字和诗歌缺少思想内涵。用“诗、书、画、印合一”的概念来界定中国画,对于一种明显的不公平的艺术现象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更难以满足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诗、书、画、印”的说法使中国绘画非常优雅,并因此陶醉了几千年。然而,如果大多数画家和绘画不是真实的,那么定义是否有问题就值得怀疑了。

作者认为,如果用“知识、书籍、绘画和印刷”代替“诗歌、书法和绘画印刷”,将会更加实用和普遍。因为从词义上看,“知识”不仅可以适应包括诗歌和散文在内的各种文体,而且还包括中国画的内容属性,如心、知识、顿悟、知识、意识、常识、知识、顿悟等。它包含的文化空间也足够大。特别是另一方面,当"之"读"之"的声音时,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可以指的是题字或题字的画。其中,“吉”的含义还可以符合题跋的艺术功能,这可以给所有绘画题跋的真实性以理论上的合法性,如画家的名字。由此可见,这种变化可以避免“诗、书、画、印”理论的狭隘性、片面性和苛求性,使中国画的基本理论更加符合艺术现实,更加合理和普遍。

联系我们:

地址:zyshysg@126.com周口市花腰城A区中原书画艺术中心邮箱3488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