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模范“酷哥”的电子旅行之旅(照片)

酷哥

一件整洁的工装,一顶红色的安全帽,一双笨重的劳动保护鞋,一部对讲机,几支笔勾勒出简单的工人形象,是“安徽省劳动模范”、“全国网络劳动模范”、“全国网络工匠”王开库,他的弟子们经常叫他“库哥”王开库,

,40多岁,安徽输变电网超高压项目经理。1998年参加工作,负责省内外100多个变电站和6个超高压换流站的建设和管理。他走遍了全国,东、西、北、南。用他同事的话说,他的经历很酷。据传说,“库格”已成为电网建设的“库格”。自从参加工作后,王开库开始从事设备安装工作,并逐渐成长为UHV的项目经理。他不同的工作岗位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使他能够深入了解项目建设的各个方面,不知疲倦地攀登电网技术高峰。

2,013年,在浙江800千伏金华换流站,现场技术负责人王开库带领团队克服困难,确保了安徽首个UHV电气包A项目的顺利启动。2015年,面对恶劣的施工环境和复杂的技术问题,他带领技术团队在甘肃省750千伏桥湾变电站成立,历经一年多的艰难挑战,圆满完成了全部施工任务。2017年,经过十多年的测试,“酷哥”和他的团队终于站在了目前的“珠穆朗玛峰”——世界电力行业的1100千伏古泉换流站在古泉站建设过程中,

酷哥

面临着许多世界上第一个施工技术难题,如换流阀安装、室内DC现场安装、1100 kV DC穿墙套管安装等。他始终追求1毫米的完美,实现了236618个零误差线芯、2876个零发热接触面、14250个零误报切换值以及零放电的所有站内配件,从而确保每个区域的成功启动。2019年9月26日,“世界四大”工程全面投入商业运营,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输电枢纽。这是全球电力工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酷”事件。

“酷哥”

剑锋,致力于创新和效率,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磨砺,培养出了技术精湛的“酷哥”。然而,面对日新月异的电网技术创新和正在进行的超高压建设,他深刻认识到只有大胆创新和突破才能不断满足电网工程建设的需要。宁夏800 kv凌州换流站

,为了解决沙尘暴对西北地区接线盒的影响,他带领技术人员成功研制了防沙尘暴接线盒。在古泉换流站,他带领团队制定了在阀厅安装“六级防尘”措施,设计了叉车“雷达防撞”系统和“综合环境监测仪器”,成功实现了与古泉站“智能施工现场”的互联,使项目施工管理更加精细可控。

为促进人才培养,从2013年开始,他先后领导创建了“专家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劳动模范创新工作室”,集中团队智慧,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工程建设和电网技术发展注入青春活力“王开库劳动模范创新工作室”今年成功加入“中国长三角劳动模范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并被命名为“安徽劳动模范创新工作室”

酷哥

坚守施工第一线的“酷哥”

环境恶劣。经过22年的电动旅行,王开库去过山野郊区、戈壁沙漠和北部草原。他用自己的脚步测量了中国电网建设的范围,给成千上万的家庭带来了光明。

在凌州换流站建设中,周围几十公里无人,场地缺乏水源。300多个施工队依靠运水车运送一些日常生活所需的水。冬天的最低温度接近零下30度。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王开库带领万派铁军“依山傍水,依山傍水”,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施工难题。在一个重要的项目节点之前,他的父亲病重,在医院接受了手术。为了不影响正常的电力传输,他在巨大的压力下坚守岗位,只能通过电话了解家里的情况,直到任务成功完成。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一线电力工人一年到头都被赶出家门,离开家人,为每个人工作。王开库也不例外,他常说:“虽然我们不是在做一个伟大的事业,但它是一个光明的事业,这个事业总是需要有人去做。”“有了这个简单的信念,他的步伐更加坚定,脚下的路也越来越宽。从

到2020年,国家电网公司“三型两网”战略正在深入推进。超高压电网建设继续升温。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迫切需要高质量的电网发展。王凯库知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将继续坚守岗位,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在建设前沿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努力实现越来越大的“酷”电网建设,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电力为人民服务”(马志强)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