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志愿者战“疫”群芳谱(一):“喜娣油条夫妇” 每天为防疫一线免费送餐

娣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原本祥和平静的春节。在郑州,有这么一群人,她们不是医生,不是护士,可是却活跃在绿城郑州抗疫的最前线。

一个口罩、一双手套,可能就是她们全部的防疫装备。当大家足不出户时,她们却坚守各个社区卡口,用实际行动筑牢社区家园的第一道防线;当大家因为严峻的疫情而心生焦虑时,她们却又坚守在热线电话旁,为广大市民提供心理支援;而当大家开始复工复产时,她们又扛起了沉重的消毒工具,担起了社区和公共场所消毒杀菌的重担。

她们是这场战“疫”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她们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是汹涌新冠疫情下默默无闻的逆行人——巾帼志愿者。

从今天开始,郑州市妇联将持续推出
《巾帼志愿者战“疫”群芳谱》专栏
向您展示勇于战“疫”的先进志愿者典型
让我们一起向这些巾帼英雄致敬!

娣

巾帼志愿者战“疫”群芳谱第一期:

“喜娣油条夫妇”

每天为防疫一线免费送餐

“大姐,今天送的是什么好吃的呀,有没有油条。”3月的一天,航空港区郑港办事处锦绣桂园社区防疫卡口,看着孟喜娣夫妇俩端着饭菜大老远走过来,在卡口执勤的小谷就赶紧迎了上去。

“放心吧,除了油条,今天还有胡辣汤,大家赶紧来吃吧。”孟喜娣边说边把油条和饭一碗碗的往下端。“太感谢啦,俺喜娣大姐做的油条就是香……”小谷开心的说到。

娣

孟喜娣,今年67岁,是郑州航空港实验区郑港办事处锦绣桂园社区一名普通的妇女,她的老伴谷书贵是一名退了休的老党员。自疫情发生以来,老两口一直坚持为防疫一线工作人员免费送餐,截止卡点撤销,整整坚持了54天。

娣

谈到免费送餐的初衷,孟喜娣笑道:“这还是我老伴启发的我”。原来,孟喜娣几年前右膝盖做过手术,走起路来有些一瘸一拐,当她看到社区其他姐妹纷纷报名参加妇联巾帼志愿者为疫情防控忙碌时,她心里直着急,她也想出一份力,奈何腿脚不方便。直到有一次,她听老伴说:“我看咱们社区卡口执勤人员和办事处工作人员不能按时吃饭,饿时就吃点方便面、啃点馒头充饥,看着怪辛苦的”。孟喜娣顿时灵光一闪,别的工作做不了,但是会做饭啊,她立马就跟老伴说:“咱俩年纪大了别的忙也帮不上,就给大家做口热乎的饭吃吧!”说干就干,家里几平方米的厨房,就成了老两口特殊的“防疫指挥部”。

娣

每天早上7点,谷书贵负责外出采买,回来后老两口就开始忙活,和面、炸油条、熬八宝粥、做面条、熬丸子汤……一直到中午12点,每天都要忙活四五个小时,变着法的做各种可口的饭菜。炸好一二百根的油条,熬好软糯香甜的八宝粥,备好一次性碗筷和餐盒……忙完这些,他们就赶忙把饭菜用盘子端着送到卡口执勤人员的手中。
尤其是孟喜娣炸的油条松软可口,大家吃后纷纷赞不绝口,都说比外面早餐店卖的还好吃,亲切的把她炸的油条称作“喜娣油条”。“喜娣一家每天变着法的给我们做好的,特别是那油条炸的比外面卖的还地道,其他社区的人听说这事都羡慕的不得了。”桂园社区妇联主席袁小软说。“喜娣油条”的美名开始在社区传播开来,大家纷纷打趣,等疫情结束了,她可以去开个早餐店,生意一定很好。
“每天忙活完我妈总是腰酸背痛的,我看着很心疼,但我也为有这样的父母而骄傲。”孟喜娣的大女儿说道。

娣

就这样,老俩口省吃俭用,日复一日,坚持给锦绣桂园社区防疫一线的15名执勤人员做饭送饭,就为了让执勤人员早点吃上一顿热乎乎的可口饭菜。“国家有难了,这些一线的人太辛苦,我们老两口也不能在家待着,能干点啥就干点啥,能让他们吃上一口热乎饭,也算我们尽自己的一份力吧。”孟喜娣说。

编辑:胡秋萍、李 雪、王 晗

娣

责任编辑:贺鲁杰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