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丨追踪办中的“娘子军”特战队

夏雯
夏雯
为了快速追踪到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降低新冠疫情蔓延速度,上海市疾控中心临时组建“密切接触者追踪办公室”(以下简称追踪办)。吸纳中心公共卫生专业人员40余人,7×24小时连续工作。目前追踪办已追踪密切接触者2万余人次,为本市疫情防控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组员是清一色的女士,追踪办的第一小组被大家称为“娘子军”

她们是怎么工作的?每个人有什么特点?

请看组长秦璐昕撰写的文章。

夏雯
岁末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全国,一场疫情防控战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随着疫情的发酵,中心工作量不断增加,急需生力军一同加入战“疫”。

我作为中心危害监控所的一员,本来并未参与到疫情防控一线。但是大年初一一早,我就接到电话,希望我补充到一线抗疫工作中去。作为疾控人,当然“疫”不容辞,当天下午我就到中心报到,与其他23位“战友”一起,加入追踪办。

夏雯
那一天,我思潮涌动、感慨万千。2009年,正值上海H1N1甲流疫情蔓延,刚毕业还未正式入职的我,也是响应中心的号召,提早来到应急办(应急处前身)共同抗“疫”。旧时的战场、熟悉的战友,以及同样紧张而严峻的气氛感染着我,催促着我尽快加入战斗,贡献一份力量。
夏雯

根据疫情防控工作安排,我们负责本市、外省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追踪、联络和统计,并做好与公安系统、区疾控中心的工作沟通与衔接。我很荣幸地成为密接一组组长,和另外10位战友并肩作战!

细致、扎实,从头开始

作为第一小组,大年初二我们就站上了密接追踪的第一班岗。在应急处培训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学习文件方案和疫情防控要点,结合传染病、流行病等专业知识,逐步理出了头绪。

我们互相配合,梳理形成工作流程表和时间表;形成联络组、协查组和数据处理组的组内分工;撰写统一的密接追踪电话话术模板;制定详细的工作统计表格等。

大家边学边做,不断磨合,如今组内配合十分默契,工作井然有序。

及时、高效,争分夺秒

一月底,随着越来越多的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被诊断,密切接触者数量也急剧增加,密接追踪压力不断增大。而后来面对输入性病例的压力,我们的密接追踪工作似乎从来没有轻松过。

每天动辄有上千人的密接追踪数量,我们不得不在电话机前一坐就是一整天。夜里11点电话追踪结束,紧接着是大量数据的汇总、整理工作。即使嗓子哑了,眼睛花了,大家也毫无怨言,依旧坚守岗位。

在3月下旬,来沪航班中发现多例确诊病例,情况非常紧迫,经常半夜收到任务指令,大家二话不说,迅速投入工作,不知不觉已工作到第二天上午交接班时间。

团结细心,巾帼不让须眉

与其他两组不同的是,我们密接一组是清一色的女同胞,因此被大家称为“娘子军”、“仙女组合”。无论工作量多大,我们都能在团结、协作、高效的工作氛围中应对。我们充分发挥女性的优势,面对部分人的抵触、恐惧、埋怨和不信任的情绪,我们除了提出科学、专业的防控要求外,更会尽量用同理心打消对方的顾虑,安抚对方的情绪。

队伍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

  • 陈一珺雷厉风行,每次追踪名单一来,总是冲在第一个领任务;

  • 张琳丁一辰认真细致,好几次面对大量的外省协查文件,即使加班加点都一丝不苟;

  • 丁佳玮肖筱耐心周到、考虑全面,面对大量的数据清洗和整理任务时,始终不厌其烦,把数据真实、准确放在第一;

  • 信息汇总分析遇到电脑难题,交给杨沁平陈恺韵一定迎刃而解;

  • 新进加入的何欣刘桐,第一次加入战斗就遇到有史以来的工作量高峰,但他俩积极主动、迅速适应工作节奏……

在我们小组的11位女将中,有5人已经做了妈妈,孩子都不大,甚至还有小不点儿“二胎”宝宝。对我们来说,兼顾“超人妈妈”和“战疫斗士”的形象着实不易。不过,孩子们是我们的牵挂,也是我们的动力。每当我抽空与睡前的一双儿女视频通话时,听到镜头中孩子们喊着“妈妈辛苦了,加油”,就感觉自己充实而满足,斗志满满。

在这段战“疫”的日子里,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个疾控人的使命和责任,体会到了团结的疾控人在疫情面前的强大战斗力。

虽然岗位不尽相同,但千千万万的疾控人都在这场疫情阻击战的战场上奋战着,相信这场战“疫”我们一定会赢,加油!

供 稿:秦璐昕

编 辑:夏 雯

审 稿:张 放 黄晓燕

夏雯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