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大吉!由郦波教授开启跨年模式~

南北方人又开吵了,这次是因为“小年”。

宋代有个说法叫“官三、民四、船家五”,简言之就是宫中、官府的人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平民们二十四过,船家还要晚一天,二十五才过。但是明清以来,这种官民之间的小年区分越来越模糊,逐渐演变了南北之争。‍

不管是哪天过小年,小年都是跨年模式的开启。小年一到,春节就近了。新的一年,我们都是追梦人,用阅读让自己比去年更好!先听听郦波教授怎么说——

为什么要读诗呢?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今天,好好说话都变得越来越难,我们无言以对古圣先贤。看着当下的人越来越搞不清楚诗和废话之间的区别,我们才开始真诚地怀念诗经、楚辞、唐诗、宋词

百家讲坛郦波
百家讲坛郦波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百家讲坛》主讲人

郦 波

“为什么我们还需要诗歌”

“我想你”的诗意表达

拿“我想你”这句话来说,今天要么用夸张的“春晚体”——“亲爱的,我可想死你了”,要么就是言情剧的发嗲体——“我想你,我好想你,我好想想你呦”,连“想你”这么温暖的事都变得如此苍白而无力。

百家讲坛郦波

可是在诗词的世界里,想你可以是“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漫长,也可以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遥不可及;想你可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思不可求,也可以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辗转反侧;想你可以是“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的消瘦憔悴,也可以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蕴藉含蓄;想你可以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刻骨铭心,也可以是“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的真挚情谊;想你可以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矛盾与无奈,也可以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深深默思;想你可以是“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的苍茫与遗憾,但更可以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坚定与大气。

百家讲坛郦波

这就是我们的诗,语言的使用本就应该具有丰富的情趣与志趣,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而诗词就是到达审美彼岸的最美的彩虹。

百家讲坛郦波

华夏民族是诗词的民族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和语文研究者,我一直认为语文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一个孩子的母语感知能力,然后在此基础上培养母语思维能力,最后是审美能力。可是汉语的感知能力,大多隐藏在古汉语中。今天人们对古汉语隔膜很深,怎么办呢?诗词就是获得母语感知力的最好的桥梁。

百家讲坛郦波

我曾经给小学生上课时讲《春晓》,并鼓励他们模仿、改写。最有名的改写体是这首《夏晓》:“夏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夜来巴掌声,蚊子死多少。”这个小朋友太有才了,很形象。还有一个小朋友改写成《秋晓》,也非常精彩,她只改了三个字,“秋眠不觉晓,处处闻寒鸟。夜来风雨声,叶落知多少。”三个字的改动,可见小学生对汉语语感的掌握已经达到了非常高妙的地步。所以,作为中国人,作为华夏民族的子民,我们不学诗无以言,不读诗怎么能传承我们的血脉和文化基因呢?

百家讲坛郦波

还有诗和远方

科技在飞速发展,但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技术的转移会导致权力的转移,我们甚至在失去对自我的控制权,因为我们在越来越多地沦为手机的奴隶。当内心越发贫瘠、碎片化的生活习惯渗入到生活每个角落的时候,当年轻人的口号是“一机在手,天下我有”的时候,看似我们拥有很多,但其实丢掉了很重要的东西,就是“我”。内在精神世界的“我”淡漠了、苍白了、虚化了,甚至最后可能会消失。这让我想起诗人余光中先生,他在《写给未来的你》一文中说,“童年,我们讲英雄故事给你听,并不是一定要你成为英雄,而是希望你具有纯正的品格。少年,我们让你接触诗歌、绘画、音乐,是为了让你的心灵填满高尚的情趣。这些高尚的情趣会支撑你的一生,使你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

确实,每一天并不是生命的末日,但是每一天其实都是余生。在余下的日子里我们如何完成对自我的救赎?只有诗和远方能够帮我们找回我们的灵魂,重塑我们的精神世界。

百家讲坛郦波

以上内容来自11月28日“阅读北京”年度盛典的嘉宾发言,由速记稿整理。

阅读北京

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首都图书馆、各区图书馆承办的“阅读北京”首都市民阅读系列文化活动,包括北京市诵读大赛、关注少儿阅读的“阅读伴我成长”主题活动、“阅读之城”优秀图书评选活动、“十佳优读空间”基层图书室推优活动,及“最美书评”征集评选活动。

首都图书馆以打造市民的书房、交流的客厅创意的工作室为目标定位,致力于丰富北京市民的文化生活,打造书香北京,助力全民阅读。

阅读,发现更大的世界

首都图书馆

书香迷人

我们一直在这里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