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好茶背后的夹江高山采茶女

四川新闻网乐山4月13日讯(刘佳)茶叶,是夹江重要的经济作物。对于夹江茶叶产地的茶农来说,可以不会喝酒,但不能不会喝茶,更不能不会采茶。

华头镇位于四川省夹江县城西面35公里处,由于山高坡陡,风景秀丽,素有夹江“小西藏”的美称。华头镇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优质的生态茶提供了有利的生长条件,这里也是夹江县域内高山生态茶的最佳产地之一。


理想好茶


在夹江县首届“青衣江茶”采茶节上,来自全县各茶叶主产地的72名采茶能手参与采茶比赛,其中8名来自华头镇的采茶选手不仅夺得团体第一,还包揽了个人一、二、三等奖,联合村的罗德芳以最高分获得了这次采茶比赛的个人冠军。

大家都知道采茶比赛高手云集,那么罗德芳又是怎样从众多高手中脱颖而出的呢?


理想好茶


“爸、妈我下地去了,早饭在锅里,你们等下起来吃哦。”比赛后回到家中的第二天,罗德芳和往常一样,天刚蒙蒙亮,就戴上袖套和斗笠、背起茶篓,去茶叶地里采摘最后一批早春茶。为了不耽误时间,她每天都要带上一大罐茶水和一盒午饭。

华头镇联合村地处大旗山顶端,海拔1100米左右,这里的6000多亩茶园主产高山茶,村民们每户都有几亩到十多亩的茶园。罗德芳家里有5亩多茶园,每年家庭收入的一大半都来自于茶叶。从春节开始到清明节前后,是早春茶采摘的最佳时节,这期间的茶叶售价最是喜人。

“这里的气候变化要比海拔低的地方晚一点,这几天气温高了,茶叶长得快,采了这批茶以后,马上就要开始修剪了。”罗德芳一路急行,来到茶叶地里,绿油油的茶园映入眼帘,她却来不及驻足欣赏。


理想好茶


茶园里,一同参加采茶比赛的同村姐妹,已经在地里开始采茶。罗德芳和大家打了个招呼,便迅速埋头采茶。只见她动作灵巧而娴熟,双手齐动,手指在茶间舞蹈,几分钟后,嫩芽就被装入了茶篓。 罗德芳今年38岁,她告诉我们,联合村是自己的娘家,自己嫁到了尖峰村。由于娘家没人照顾,她需要穿梭在十几公里间的两个家,照顾老人和孩子,从没出去打过工,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采茶女。


理想好茶


在农村,男人们大多数会在春节后外出打工,家里留下采茶的大多是老人、小孩和女人。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天晴时,她顶着烈日,戴着草帽;下雨时,她披着雨衣,掩着茶篓。立春后天气逐渐转暖,但在乍暖还寒的时候她只能穿着棉袄采春茶,待气温上升到30度左右,她仍要穿着长袖长裤,防止蚊虫叮咬和太阳晒伤。因长期采茶,罗德芳的食指和拇指指尖染成了黑色,洗不干净的手指已经脱了一层又一层的皮。

“现在好得多了,过去没有通公路时,采一天茶要花三四个小时,翻几座山拿到有人收茶的地方去卖,现在公路都通到茶叶地里了,采了茶叶就在茶地里卖,收茶的抢着买,采到晚上都不愁卖。”


理想好茶


罗德芳的家乡,80年代以前,主要种植玉米和水稻;80年代后,当地有村民到外地参观学习,第一次看到原来茶叶可以带来可观的收入。村民们就把田边零星的茶树苗移到用来种粮食的“宝肋田”里,几年后,惊奇地发现每年种茶叶的收入,可以买回过去田里产出的几倍粮食。于是,越来越多旁观看稀奇的村民开始效仿种茶。

20多年过去了,这里的村民都把自己的田地变成了茶园,成为“无粮区”。当地村民用这样一句话总结道:“在我们山区,只要看到哪个村还在种玉米、谷子,那里经济肯定就不好。” 罗德芳的孩子在夹江读高中,和每个望子成龙的父母一样,夫妻俩竭尽所能地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条件,希望他将来能出人头地,这片茶园凝聚着她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期盼。


理想好茶


也许大家有所不知,我们平时喝的一斤茶需要5~6万粒茶芽,也就需要重复5~6万次的采茶动作。罗德芳连续不停采摘十小时左右的绿芽尖,仅能制成一斤多的干茶。每一杯茶的背后,都饱含着无数个像罗德芳这样的采茶女们的辛苦和勤劳。

从茶叶采摘到加工,从鲜叶到成品,再到热气腾腾的茶,是茶叶的整个生命之旅,也是茶农用匠人精神为每一位茶客奉献的一份问候与祝福。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