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籍女老红军李琳同志逝世,长征中曾三过草地

本报讯 赵 宇报道 近日,记者从四川日报报业集团获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老红军李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3月7日上午在成都逝世,享年97岁。

李琳玥

李琳,女,曾用名任秀祥,四川南江县人,1921年7月22日出生。1933年8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5月,随部队长征。三过草地,历尽艰险,到达延安。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妇女独立营战士、红四方面军红军总医院看护员、延安抗日剧团团员、中共永城县文工团主任等职,并在中共中原局印刷厂(新四军留守处)、《拂晓报》、《雪枫报》、南京《新华日报》、《川南日报》等报印刷厂工作。1952 年10 月到四川日报社工作,1979年2月离休。

李琳玥

▲1949年5月在南京新华日报

在几十年革命和工作生涯中,李琳同志立场坚定,对党忠诚。年仅12岁就参加红军,后随红军征三过草地,历尽艰险,到达延安。全身心投入革命工作,在延安抗日剧团演出的形象被美国记者斯诺拍成照片收入《西行漫记》。长期投身党的新闻宣传事业,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在工作期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和上级表扬、表彰,为四川省新闻宣传事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李琳玥

扩展阅读:

  • 少小从戎当红军

1921年7月22日,在四川省南江县大河区白院乡的一个破败不堪的农家小院里,一个女婴呱呱坠地,给本难以糊口的这个穷苦人家又添了一张嘴。父亲给小女婴取名任秀祥(李琳),希望她能吉祥地长大。

1933年2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解放了南江县,在各区乡成立了苏维埃政府。红军对革命的宣传深深吸引了李琳,再看到劳苦大众打土豪、分田地,当家做了主人,“我也要当红军”这个想法在她的心坎里萌生。她积极参加少年先锋队,并在1933年秋穿着一身破烂的单衣单裤、赤着脚离开了生她养她12年的家乡和亲人,在当地党组织的带领下,来到通江县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营的驻地报名参加红军。由于工作出色,她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5年5月,李琳随所在的红军总医院踏上了长征路。蒋介石为了消灭红军,沿途部署重兵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还派飞机轰炸。部队一路上冲破敌人的封锁,经旺苍、江油一直进入阿坝的茂县,最后到达康定。残酷的环境令红军总医院伤员不断增加,李琳一个人要照看10多名红军伤病员。她给伤病员们换药、洗绷带,还要给他们做饭。因在护理工作中不怕脏、不怕累,深受伤员们的欢迎,她多次受到领导的表扬。

李琳玥

▲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资料图)

1936年3月,红四方面军总医院开始翻越大雪山。李琳没有鞋穿,是班长从背包里拿出一双破布鞋给她,她穿着这双破布鞋踏上了爬雪山的征程。部队行进到雪山一半时,天就黑了,只有在雪山上宿营,没有御寒物品,就找个雪窝子或一蓬灌木丛,倦成一团就算宿营了。晚上温度急剧下降,大雪把人完全盖住了。第二天早上白茫茫的一片根本看不到人影,听到集合号,战士们才东一个西一个的站起来,那些没有站起来的,就永远长眠在雪山上了。

1936年7月,李琳随所在医院北上,又一次走过了一望无际的草地。之后,红四方面军要组建西路军妇女独立团,因为个子矮小,李琳没有进入妇女独立团,而是编入运输连。独立团随部队西征后,运输连去了革命圣地——延安。而在去延安的路上,途经甘肃环县的河连湾时,抗日红军战士剧社(统称人民抗日剧社)政委危拱之正在招收演员,她踊跃地报了名,通过考试后,顺利进入了人民抗日剧社。

李琳玥

▲1936年7月斯诺拍摄的红军抗日剧社《水兵舞》剧照(前排右一是李琳)

进入剧社后,李琳演抗日节目,跳陕北秧歌,精神面貌振奋了许多。在她们排练的河滩上,经常可以看到毛主席、朱总司令等中央领导在河边散步、遛马。令她难忘的是,她还见到了中国人民的好朋友、第一次向全世界报道中国工农红军英勇长征的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

来源:排头兵(ID:gfsbjjh)综合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红星闪烁长征路》等

编辑:小 雨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