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 香港金融中心新定位

港交所发表研究报告,题为: 「中国内地国际收支新格局和香港金融中心的新定位」。

报告指出,当前中国内地经济金融领域具有深远意义的变化之一是经常项目顺差出现明显下降:2018 年经常项目顺差同比下降 70%至 491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降至 1.55%,这一趋势在 2019年前三季度仍然持续。内地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逐步缩窄,从根本上反映了中国内地经济增长从外需拉动走向内外需协调推动的阶段,经常项目持续大规模顺差格局将成为过去式,经常项目顺差与 GDP 的比值较大可能在 1%的区间内波动,阶段性还可能会出现小幅逆差。

内地国际收支周期基本进入经常项目轻微顺差甚至逆差的阶段,其对应的金融含义在于需要资本项目下的资本流入来支持国际收支平衡,这意味着中国内地金融市场需要进一步深度开放。此外,从战略上考量,金融市场深度开放,加深中国内地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可以部分发挥对冲逆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因此,当前阶段,中国内地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的重点之一应该是如何更好地对接国际市场并吸引国际资本流入,及扫除海外投资者流入中国内地市场的障碍。

内地与香港市场「互联互通」的金融开放模式,可以为中国内地全面融入国际经济体系提供新渠道,在安全可控的情况下切实推动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和内地金融市场的开放,在保持境内外的监管规则、交易习惯以及人民币资本项目不完全兑换的大框架下,推动中国内地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进一步敞开怀抱,更好地吸纳全球资本、推动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化程度。

为顺应内地金融市场开放的新需求,更好地对接国际市场并吸引国际资本流入,需要建立全球相互联通的人民币金融市场。具体而言,

第一,可以探索人民币国际化「先本币开放,再完全可兑换」的新格局。依托香港等离岸人民币中心,在资本项目上首先实现本币开放,让本币流动起来,然后再实现资本项目本币对外币的可兑换,降低资本项目开放的操作难度。

第二,坚持以市场需求驱动,扩大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充分发挥香港的国际化、多元化的金融中心优势,为「一带一路」提供债券、股权等不同类型资金,把香港打造为「一带一路」的融资支点。

第三,推动资本市场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协同发展,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人民币债券,同步推动中国内地投资者到海外投资,并且为全球投资者建设符合国际规范的人民币金融基础设施,提升内地交易后托管、结算和质押品管理服务的能力。

-END-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我们删文。

延伸阅读:

CDI金融观察

网站:www.cfci.org.cn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