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打针“碎碎念”走红,讨好医生又安慰自己,网友:有出息

''人小鬼大''是很多人对孩子的形容,虽然他们年纪非常小,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总是模仿着大人的行为,所以给人一种''小大人''的感觉。

一些童言童语也会让人感觉非常有意思,而孩子呈现出来的动作,甚至会让人忍俊不禁的大笑出声。

一位五岁的男孩在打针的时候,开启了唐僧碎碎念的模式,也因为如此表现彻底走红。

碎碎念

小男孩刚看到医生就露出来害怕的神情,并且不断地后退,要求医生:别给我扎出血,求你了,不要让我疼。

得到医生保证之后,男孩逐渐的向医生靠近,为了减少男孩的痛苦,医生仅用几秒钟就完成了注射,但是在男孩的嘴中依然不断地嘟囔着:吓屎我了、哎呀妈呀,简直太吓人了。

碎碎念

很多网友看到小男孩的行为,纷纷表示,这小男孩虽然胆怯,这样的行为不仅赢得了医生的好感,也让自己紧张的情绪得到了安慰,情商还真的有点高,以后肯定有出息。

其实生活中孩子生病是难以避免的,在打针的时候总是会露出来焦虑和恐惧的情绪,此时家长的做法非常重要。

碎碎念

打针时家长应该怎么做?

1、缓解紧张气氛

带孩子打针的时候,家长切记不要制造紧张和恐怖的环境,也不要为了使孩子听话,在生活中总是用''医生''、''打针''等事情吓唬孩子,只会在孩子的心中埋下阴影。

当真正进入到医院中,孩子的情绪也会进入到紧张状态,从而出现啼哭不止的现象。

碎碎念

2、分散孩子关注度

当孩子看到医生出现哭闹的情况,家长不妨和孩子多说话,或是给孩子准备一些玩具,主要是为了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每个孩子的情况是不同的,但是家长不要对孩子紧张的情绪视而不见,否则这样的紧张情绪会影响孩子很长时间。

碎碎念

3、给予足够鼓励

当孩子面对打针无比恐惧的时候,家长不妨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将孩子当成大人来看待。

相信接受到父母的鼓励之后,孩子也会变得勇敢,即使他们内心是拒绝的,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他们也会勇敢面对。

碎碎念

打完针家长应该这样做

1)、减轻恐惧心理

打针是一个非常短暂的过程,而且给孩子打针的针头是非常小的,大多数不会造成太大的疼痛感,当给孩子打完针的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沟通,让他们回忆一下身体是否出现了不适的症状。

当孩子感受到并不疼的时候,恐惧的心理也会减少,下次在打针的时候,也会比较从容的应对。

碎碎念

2)、和孩子讲道理

当孩子打完针后,情绪会逐渐的平稳下来,此时家长不妨和孩子讲道理,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打针。

当孩子明白了真实的意图之后,不仅在生活上会更加注意个人卫生,面对打针的时候也可以采取平常心对待,不会出现情绪过于激烈的情况。

碎碎念

生病是需要治疗的,但是治疗的过程对孩子来说,在他们不知道医生即将做什么的时候,是会感觉无比恐惧的,尤其是看着针头逐渐进入自己身体的画面,恐惧也会瞬间上升到极致。

不管家长如何安抚,依然没有办法使他们的情绪快速的平复,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家长带孩子看病和打针的时候,还是应该知道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孩子的恐惧。

今日互动话题:你家孩子在打针的时候,是否出现哭闹的行为,你都是怎么做的?欢迎在下方留言互动。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