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个脸 过安检只需3秒 萧山机场引入阿里云ET航空大脑

et航空

掏出身份证递给安检员,肉眼比对后,你对着摄像头摆pose(姿势)拍照。对经常要赶飞机的人来说,过安检可能是个比较难挨的过程。不过,现在只要3秒钟就够了。萧山机场已全面引入阿里云ET航空大脑,25个国内安检通道全部上线人脸识别技术,身份甄别速度可提升3倍以上。

6月6日起,萧山机场T3航站楼的25个安检通道上线了ET航空大脑的人脸识别技术。技术被接入机场原有的信息系统,现场只更换了一台广角摄像头。

在身份安检环节,你只需自然地通过,由摄像头捕捉照片,在系统内完成与身份证照片的比对。“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后,目前每位旅客从递上身份证到完成甄别,整个时间缩短至3秒,比肉眼比对的速度快了3倍以上。萧山机场客流量巨大,2017年旅客吞吐量达3500多万人次,人脸识别大大解放了安检人员,也提高了机场的运作效率,改善旅客的乘机体验。”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信息导航管理部系统运行中心俞江说。

新上线的安检,还可以自动从摄像机的视野范围内进行人像匹配,极大地方便了儿童、老人、残障人士等往常需要亲友协同的人群。

据阿里巴巴机器智能实验室副主任华先胜介绍,这一套人脸识别算法的识别精度已经超过99.6%,利用卷积神经网络从海量样本学习中获取强大的身份鉴别能力,上海地铁正在试验的刷脸过闸机也用到了同一技术。

另据机场工作人员透露,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系统已成功发现5名冒用身份证登机的旅客,发现后都按相关规定移交给了公安部门处理。

事实上,目前,国际上已经开始把人脸识别作为探索智慧机场、提高机场安防的方式之一。比如,美国最繁忙的洛杉矶机场、新加坡樟宜机场、澳大利亚悉尼机场等都在尝试这一技术。萧山机场也是阿里云ET航空大脑人脸识别技术在机场环境下广泛应用的首站。而此前,该技术在上海地铁过闸机,以及汽车站、酒店、无人便利店等领域使用。

除了首次应用的人脸识别技术,阿里云ET航空大脑此前已开始发挥作用。

在首都国际机场,ET航空大脑胜任了停机位调度员的工作,通过运筹优化、认知反演等方法在50秒内刷新1700架次航班的停机安排,廊桥停机位的利用率提高了10%,相当于每天有2万名旅客不用再乘坐摆渡车。

ET航空大脑还与航空公司,比如南航达成合作,支撑起南航的电子服务,使南航成为无纸化、全流程数字化的航空公司。厦门航空也与阿里云联合发布智慧航空AI大赛,在全球征集智能调度航班的优化算法。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