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南蔺碑传说 寻觅相如遗风

1998年前后,滨州当时的农委主任刘树堂在农校(今职业学院附近位置)附近指挥农业开发。一天,正在施工的挖掘机忽然触碰到一个坚硬的东西,众人拨开土层发现一个碑座,碑座下部分是“赑屃状”的石刻。一时间关于碑座传说流传出各个版本,因此地正是南蔺居委会居民祖坟的中心位置,“南蔺居委会居民曾是蔺相如后代”的说法也由此广泛传播。

蔺文财

蔺贞海带记者到村碑前

发现碑座 南蔺老人回想儿时记忆

碑座发现后,当时的刘树堂立即将此事向主管领导汇报,出于对文化古迹的重视,主管领导曾让刘树堂等人了解南蔺居委会的状况。但当时的南蔺居民仅仅能靠儿时的记忆和祖上的传说来解释碑座和南蔺居民的渊源,掌握在手中的唯一资料只有一本居民都看不太懂的《蔺氏族谱》。“南蔺居民是蔺相如的后代”、“碑座曾是一个碑楼”、“方圆40亩地都是跑马场”等说法纷纭开来,居民之间莫衷一是。

蔺文财

蔺氏族谱上的文字

12月28日,记者来到黄河十二路以北路东的南蔺居委会。在南蔺居委会安置小区相如家园的村委办公室,村委员蔺贞海给记者找来族谱的复印本,又召集来居委会三位年纪较大的居民蔺贞利、蔺增荣、蔺立元为记者讲述流传在居民中的传说。

按照三位老居民的回忆,他们儿时都曾经常在此处玩耍,后来被发现的碑座其实是被破坏以后的残留,以前碑座以上立有石碑和碑楼,碑高约6—7米(蔺立元记忆中听说是7米7,但6米多的说法最多),宽约1米多,厚度已经没有印象。在他们的印象中,碑楼的顶层屋脊是二龙戏珠,四个楼角好像都有哈巴狗的形象。“大家以前都以为底座下面是一个乌龟驮着,后来有文化的人说那不是乌龟,是赑屃,龙的儿子。”三位老居民说,以碑楼为中心的方圆的40亩地里,都是南蔺家的祖坟。

后来职业学院校区建设时,因碑座“赑屃”难以移动,被深埋在了地下。“现在职业学院南门正对门的花池那儿,应该就是碑楼的所在地。”蔺贞利说告诉记者。

昔日碑楼 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除了老人的儿时所见,蔺增元等三位老居民心里还珍藏着老一辈对碑楼的神秘描述。三位老人说,听老一辈人讲,在雕刻精细的碑楼前面,还立有很多石人、石马、石柱,很是气派,方圆几百里,这是为数不多的有影响力的碑楼。过往路人,每经此地,肯定要在碑楼前表示自己的尊重和景仰,更让四围乡邻不敢轻视的是,凡经过此地的人,文官下轿、武官下马,都按照规矩大拜24拜,“这足以看出,当时这座碑楼的地位。”老居民遥想,想当年碑楼所处之地应该也是一片郁郁葱葱,春夏季节,方圆四十亩地草木繁盛,在此停顿的人们将马放在跑马场上自由啃食,人在碑楼前追思蔺氏先人遗风,也是非常美丽而有韵味的一道风景。

“这个地方还和别的地方不同的是,听说碑楼方圆四十亩的土地,都是无须交税的。”老居民说,当然,这只是传说,很多事情都已无法考证。唯一让人产生疑问的是,曾经的碑刻已被拉去防洪,但碑刻上的文字有无保留?今年79岁的蔺曾荣的父亲作为村里的秀才,曾将碑刻文字抄录下来,后来碑刻上的文字被写进族谱,成为后人考证的依据。碑刻上究竟又写着什么呢?是否跟南蔺居委会的历史往来有关,是否可以印证“南蔺居委会居民曾是蔺相如后代”的说法?

蔺文财

蔺贞海为记者翻找碑楼内容

碑上文字 隐藏南蔺历史

1998年前后发现碑座后,为调查清楚南蔺和碑座的历史,相关工作人员请来济南的一位教授来翻译这本族谱。但在翻译中,其中的细枝末节,让这位教授也费解,只能将整体意思讲述给工作人员和部分在场居民。当时条件所限,很多人只大体记下了故事梗概,对于“南蔺居委会居民曾是蔺相如后代”的居民流传的传说,只能找到一些不太明朗的蛛丝马迹。

三位老人根据平时所听所闻,向记者讲述了碑上故事。蔺立元告诉记者,碑刻上大体上是这么一个故事:南蔺居委会早期来到滨州的祖先曾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叫蔺奭,他的父亲临终前曾嘱咐他将家族记忆重新整理,为祖上立一座碑,以让后人得知先人的行踪贡献。但蔺奭因当时忙于朝廷政务,当时并没有立即着手完成父亲遗愿。告老还乡后,他的父亲曾托梦给他,催促他赶紧完成临终遗嘱。蔺奭当时打发自己的小儿子去京城,找一位老世交张阁老,委托他为石碑撰文,但小儿子到达京城后,张阁老考虑再三,最终因为蔺氏家族曾有名望极重的人,不敢撰写。回家后,蔺奭再次打发儿子去京城,与上次不同的是,除了张阁老外,还让小儿子去见一位李阁老。张阁老再见到蔺奭的小儿子,听他讲清父亲意思后,与李阁老联系,因李阁老官职极高,可胜任此事。在张阁老和李阁老的合作下,才将铭文撰好,交给蔺奭小儿子。

但至于南蔺居民是否是蔺相如的后代,除了居民中流传的传说外,刘树堂告诉记者,当时那位教授并没有说族谱中有所提及,只是说南蔺居民的蔺姓和蔺相如的姓氏是一个字。

采访人:于荣花 此稿发表于2012年12月31日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