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播豆瓣9.6,罗英锡用《麻浦靓仔》教你如何打开微综艺 | 案例精选

热点资讯▕ 知识分享▕ 专业解读

☂ 订阅NewMediaLab ☂

广东省新媒体与品牌传播创新应用重点实验室

微综艺

不想淋雨就打把伞

撑起韩国综艺半边天的罗英锡导演在入驻YOUTUBE后开始了他的微综艺探索之路。《麻浦靓仔》作为Channel十五夜系列短视频的第三弹,近期频频出现在社交平台话题中,一开播就获得豆瓣9.6分的好成绩。

微综艺

节目的主要内容是先由导演组设定好时装搭配所需要的时间、地点和场景,再让宋旻浩和表志勋两人在限时十分钟以内穿出自己认为合适的服装,拍摄照片上传网络,由网友根据喜好度投票,20分钟后决出胜负。

微综艺

在后期拍摄中,导演组不断开发新“玩法”。两位好友不仅为对方挑选搭配,还联合时尚达人一起为导演罗英锡进行换装,打电话叫上自己的伙伴形成团队对决等。罗PD一贯“无规则”的风格让这档时尚类综艺的氛围变得轻松,打开方式变得更加丰富。

微综艺

《麻浦靓仔》先在TV端播放五分钟,之后在网络上放送二十分钟左右的完整版。缩短的时长意味着自由度更高的观看时间,符合新时代背景下观众的收视习惯,但也意味着更高强度的内容浓缩,罗PD是如何做到在短短几分钟内构建观众和节目的紧密联系,使节目能持续抓住观众的呢?

微综艺

《麻浦靓仔》好评如潮背后的亮点


1. 善用横向思维,大IP深度解构


从《在冰岛的三餐》《煮面男》到《麻浦靓仔》,罗英锡在Youtube上对微综艺地试水进入成熟发展期。这三档节目都是由《新西游记》大IP延伸而来,在进行旅行、美食、时尚多方向的分解后,由原班人马出演,其背后的考量,是借由熟悉面孔来降低节目理解难度、提高观众接受度,同时加深对原IP内核精神的印象。

微综艺

宋旻浩和P.O有着相似的年龄、经历和职业,两人多年的友情在《新西游记》中就有体现,所组成的“土猪CP”圈粉无数。《麻浦靓仔》中抓住两人至亲好友这一点,结合彼此迥异的时尚风格进行展开。宋闵浩喜欢色彩鲜艳、款式夸张的服装,比较特立独行;而P.O崇尚较为严谨体面的搭配,走 “温柔男友风”的路线。节目通过两人相互吐槽、默契动作得以逗趣呈现。基于原有节目的微综艺延伸,让观众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代入相应的综艺语境,节目也变得趣味盎然、笑点满满。

微综艺

事实上,垂直细分有广阔的开发空间,可以针对目标观众的偏好进行细分,但罗英锡的巧思在于垂直细分下进一步横向思考。横向思维下的系列节目既可以充分发挥成熟成功栏目的品牌效应,有效避免了原创综艺的市场风险,也规避了纵向系列因过于雷同而带来的审美疲劳,具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效应。

2. 借助场景叙事,突出时尚外壳下的喜剧内核

《麻浦靓仔》粗略从内容上看,明星时尚对决的方式并不新颖,其出彩之处除了嘉宾之间所制造的巨大反差外,还在于它将枯燥的对决置于场景中进行叙事。《麻浦靓仔》并不是简单地向观众介绍潮品穿搭,而是通过情景喜剧演绎的方式,让节目更具综艺趣味,能够快速吸引观众,也让明星们的潮流穿搭与生活真正结合起来。

微综艺
微综艺

已播出的节目中导演组设置不同的T.P.O(Time . Place . Occasion)挑战主题进行对决,如“去小区门口便利店,既不显露艺人身份又不会丢面儿”、“去医院探望严厉的大伯,然后直接去CLUB公演”等。这些主题对决本身就具有通俗性和喜剧性,加上“土猪cp”浮夸爆笑的演绎,所制造出的效果便有了加成。

微综艺

《麻浦靓仔》所制造出来的笑点密集离不开重点突出的果断叙事省略,既保证了节目在短时长内的完整,又具备主次分明的结构,让碎片化的时间切分下,叙事逻辑碎而不散。其在场景设置上的符号化表达、通过主题任务连接的综艺玩法,以一种另辟蹊径的方式,给时尚类综艺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3. 台网双线并进,后期制作发力

《麻浦靓仔》目前TV版和网络完整版的共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不同需求,使节目由长到短的变化拥有了更缓和的过渡。短视频时代下,微综艺由网转台、双线并进是必然趋势。5分钟的TV版选取节目中最有趣的部分进行剪辑,重点在吸引观众的同时勾起好奇心,驱使电视前的观众在网络端收看完整版。Channel十五夜的设置,也让罗pd的作品优先通过微综艺的形式在海外市场拓展,通过订阅等收获一定数量的忠实观众,为后续大综艺的传播打下基础。

微综艺

普遍来说,韩综的笑点十分依赖后期字幕配上快节奏的画面,从而突出无厘头的笑点。《麻浦靓仔》延续《新西游记》的风格,后期剪辑通过取舍留下精华内容,在重点信息上进行放大,符合移动场景下的收看习惯。同时,导演组是找准了网络传播的节奏,通过快速剪辑突出笑点和故事线。节目中甚至常常出现自制表情包,适合观众截屏进行二次传播。

扎实的观众基础让《麻浦靓仔》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但其原有节目逻辑和叙事风格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节目独立性不强。当前微综艺市场大量新平台进行试水,在没有大IP作为主体加持的情况下,短时长的节目应当如何增强自身传播力呢?

微综艺

作为独立体的微综艺如何增强传播力?

1. 深度挖掘主题内涵,聚拢观众加速圈层互动

微综艺由于其时长受限,所以在有限的时长内要尽量避免碎片化和浅层化,将内容进行立体呈现。这就要求制片组对于节目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微综艺每一期的主题应当做到单一而重点突出,精耕细作内容垂直领域,从而实现差异化运营。同时,在节目放送前期根据观众的反馈,及时调整节目的创意定位以适应传播需求。


罗云熙工作室出品的《魔熙先生+》就以成都为主体,跟随罗云熙的脚步从方言、美食、电竞、书店、汉服等全新的维度出发,重新认识这座城市。每一集都是独立而突出的主题,联系的是当下年轻人最热门的关注点。将观众中喜欢不同文化的人进行圈合,共同以成都为中心,在不断变迁中寻找不变的记忆。


微综艺

介于当下微综艺观众多为青年群体,这一圈层具有多元性和分散性的特征,微综艺想要进一步发展就需要通过节目系列的方式聚拢这些圈层,使原本界限分明的小圈层构成大系统。套系化的模式从内容输出角度加速了圈层互动,同时也能让观众的审美期待在合理的区域内迁移,成就更大的审美空间。除了单独一季中分散多个主题,节目还可以采用嘉宾合作方式,以季的模式进行分割,每一季按照不同的着力点进行输出,时尚、美食、设计等构成系列性,使其具有可发展的空间,更有利于整体IP的形成。

2. 着力于社交平台互动,挖掘二次传播潜力

在传播技术的革命所催生的全新媒介环境中,信息逐步由单向传播向双向、多向传播转变。在媒介融合的时代,媒体的社会属性越来越突出。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媒介之间的关系呈现了从跨媒体、全媒体到融媒体的发展路径,这是一个由认知到接触再到互动的过程。微综艺以媒介融合为基础不仅能扩展节目的话语空间、打破固定的话语约束,还能丰富节目形态的表现力,给节目带来稳定的观众群体和传播优势,从而增强节目的竞争力。


国内首档纯纪录片式微综艺节目《你好,是鹿晗吗》一经播出就取得了八集播放量高达 1.6亿的好成绩。这得益于其节目定位为互动真人秀,制片方采取融媒体策略,观众可以通过网络向传播者提供反馈,及时与传播者互动,调整节目内容以更好地迎合观众观看需求。微综艺的传播不是单纯的线性传播,节目从发布到接收的过程,是一个闭合回路。观众不仅是受者,所以在脚本规划时,需要将其作为二次传播的传者。这种双向交流和互动的交流模式以情感为基础,与观众保持更密切的联系,更有利于提高观众的黏性。


微综艺

微综艺节目策划方应当与节目参与者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开展广泛互动,节目传播主体通过设置议题、引导讨论的形式与观众进行互动,从而构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舆论场。同时,节目策划方还可以运用直播等方式与观众进行深层次互动,粉丝观看直播后通过转发、评论、分享等方式将节目传播到其他潜在观众,这些潜在观众接收信息后部分进行再次传播。这种传递方式会形成网状覆盖的多层次传播效应,提升节目热度,进而提升节目的影响力。

3. 注重沉浸化体验,发展竖屏模式

就在2019年年底,抖音携手张艺兴出发,搭档《极限挑战》的导演严敏作为总监制一同打造《归零》,以10分钟左右的明星竖屏微真人秀,再次向微综艺领域进击。其带给制作端的经验很多,竖屏相较于横屏自带了许多画面传播上的劣势,所以制作团队在前期拍摄时就要在合理配置画面内容仔细斟酌,凸显景深的远近感,让画面呈现更有质感。后期可以利用横竖屏实时变换等剪辑方式,让用户在观看过程中瞬间抓住高能时间节点,以最佳视角展现画面特点,从而带给用户沉浸式的体验。

微综艺

在信息碎片化时代,竖屏微综艺延续移动内容在宣发层面的优势,拥有了能够真正嵌入到广大观众的观看场景中的机遇。同时,其别具一格的叙事逻辑、更具亲和力的社交属性等特点也使“竖屏”传播拥有天然的传播优势。在时长和屏宽都被极大压缩的情况下,竖屏微综艺制作方需要利用有限的时空内创作出逻辑连贯、看点密集、模式创新的视频内容,就需要对原本适用于横屏传播的嘉宾构成、场景设置、镜头剪辑等基本元素进行调整甚至颠覆,从而探索出合适的竖屏微综艺生产和传播方式。

过去一年各大平台纷纷试水微综艺,这一阶段已经初具发展势头,下一阶段微综艺市场必将迎来更多品牌玩家入局,同时迎来的还有同质化等问题。如何从更加细腻的视角挖掘用户的兴趣点?如何进行用户留存?如何找到破圈切入口?微综艺市场的开拓之路,道阻且长。

李凌羽 | 文字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