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落梅花婉娩香

半为苍生半美人

梦里的江南,在唐诗里留下精美的映象,“菱荷飘香,绿柳盈岸;芳菲夹道,林苑烂漫;曲径通幽,斜桥泽畔;画舫朱艇,楼台亭榭;错落其间。”在宋词里依然飘香四溢,“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秀色苍茫的群山连绵不断,颍州西湖湖畔,读不尽万水千山,阅不尽云舒云卷。


【名家词悦读】

减字木兰花·春月

宋·苏轼

二月十五夜,与赵德麟小酌聚星堂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半为苍生半美人

【诗意人生】

迤逦风光秀,春日庭院深,皓月当空照,清泉石上流。颍州太守与友人在庭院堂前小酌,飘然欲醉,起舞弄影。九曲回廊,舞步旋转,堂前的梅花也更显得璀璨晶莹,洗尽铅华见雪肌。漫步于积水空明的回廊上。树上盛开的梅花微微低垂,花香随徐徐微风飘来,花香醇香,柔顺清润,和美醇清,陶醉在这优美静谧的月色之中。

半为苍生半美人

月空散着淡淡的云,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月光柔美与梅花香飘,萦绕在这美丽的颍州西湖湖畔,“欲落梅花更多情”,何况这梅花烟雾轻笼,皎洁明净的花前月下,自古以来“总是少年行乐处”,词人与少年才俊同饮花下,旷达闲适。不像秋天的月月色,执着地照着离开家乡与亲人的人,引两地牵挂、思念之情。

半为苍生半美人

【名家词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半为苍生半美人

【创作背景】

苏轼非常喜爱颍州西湖的迤逦风光,“我性喜临水,得颍意甚奇”,是他对古颍州西湖真实心情的写照。中国古代有36个西湖之说,名气大的有7个,而最为著名的当属杭州西湖和颍州西湖。千百年来,作为风景名胜,颍州西湖为天下游人所青睐,更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当时的文坛名家如许浑、晏殊、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吕公著等,对颍州西湖多有吟咏赞美之作。苏轼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出任颍州太守,作为“颍州四贤”,在颍州期间,为发展农业生产,大修水利,奏留了万名黄河夫疏浚颍州西湖,直通焦坡塘,并修建了三座水闸,清淤的泥土堆成颖州西湖的护堤-苏堤。此词作于元祐七年(1092),一年春夜,堂前梅花大开,月色鲜霁。王夫人对苏轼说:“春月色胜于秋月色;秋月令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何不邀几个朋友来,饮此花下。”听了夫人的话,苏轼十分高兴。于是,便邀来赵德麟等几位朋友,在梅花树下饮酒赏月,并取王夫人的语意,填写了这首《减字木兰花》。

半为苍生半美人

【名家词鉴赏】

上片是写春天的月色令人和悦,杯光花影,梅花幽香扑面而来。下片着重写离人游子的哀伤。词人把王夫人的话带进词句,记下了这一生活断片作为纪念。全词着重写春夜月色的优美动人,语言轻倩,意境幽渺,可说是一首沁人心脾的小夜曲。

半为苍生半美人

月下赏花,饮酒赋诗,是古诗词中常见的题材,词人把月光斟进自己的酒杯里,让读者与他一起分享美酒的芬芳和清光。这种感受是新奇的,自然的。开篇的“月午”,不是早已指明中天明月光正泻向杯中。而“摇荡”一词,正透露出诗人举杯相属的豪兴而使月光翩然起舞。词人从寻常的生活中,捕捉到不寻常的诗意,于平易中见工夫,逸趣中显天才。月色是这样的皎洁明净,所照之处冷浸一片银色。此时诗人才始觉幽香袭来,柔顺清润,以至于物我两忘,陶醉在这优美安谧的境界之中。

半为苍生半美人

下片发议论。过片由“半落梅花”而来,“欲落梅花更多情”,何况这梅花烟雾轻笼,有一种朦胧含浑之美。花前月下,自古以来“总是少年行乐处”,这少年是泛指,也是指赵德麟。词人很赏识这位年轻的签判,称赞他“吏事通敏,文采俊丽,志节端亮,议论英发。”他们平时诗歌唱和,此时又同饮花下,“齿发日向疏”的太守,也有与少年同游乐之意。最后以其夫人关于月色的议论作结,他认为这议论富有诗意。

半为苍生半美人

在这首词中,词人选取了月色、梅花,冷香,回廊,烟雾等,构成清幽恬静的艺术境界,表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良辰美景的珍惜,使他的精神从政治得失中解脱出来,一念清净,旷达闲适。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