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派:地下惊情》:中国首部互动纪录片如何开启新玩法?

中国纪录片网

2020年4月29刊 | 总第2126期

近年来,“纪录片+”的话题始终火热,纪录片的内容跨界、传播渠道跨界甚至行业运作的跨界探索,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新鲜作品与机遇。

4月28日,优酷上线了互动纪录片《古墓派:地下惊情》,将交互技术融入纪实影像与真实历史事件之中,对于纪录片内容与形态进行了一次大胆的突破性尝试。

中国纪录片网

作为中国第一部互动纪录片,《古墓派:地下惊情》是如何在纪实题材基础上引导用户互动的?关于互动纪录片的未来发展方向,它提供了怎样的创意和思路?

“第一视角”责任加身,意义传达更加高效

福州茶园山出土的一座宋代夫妻合葬墓,他们是谁?为何而死?尸身又如何能保存数百年?考古题材具有天然的悬念感。伴随着神秘的开篇,纪录片赋予观众以墓穴考古推算专家的身份,自然而然地开启了这段“互动”体验的解谜之旅。

中国纪录片网

“当时,车堵在路上,现场的同事给我打电话,催我赶紧来,说施工挖土机,已经把包在棺材外面的椁木挖碎。现场情况非常混乱……我的心里也很急,担心有人浑水摸鱼,导致国有文物流失。”采访中,原福州市考古工作队队长林果讲述了1986年的8月1日,他与这座墓葬初次接触的场景。

林果回忆,“我赶到现场,现场的同事问我,到底是就地开馆,还是运回实验室?”接着,屏幕上第一次出现选择框,将判断的机会交给观众。

中国纪录片网

考古工作责任重大,需要细致的耐心,炎热的天气、现有的保存技术,都是在抉择时需要考量的要素。

面对刚刚出土的“国有文物”,墓穴考古推算专家的责任感就在这时交到了观众肩上。于是,考古题材纪录片中每每强调的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无须赘述就使观众心领神会。

互动体验感强,打破“单向”交流模式

《古墓派:地下惊情》为观众设置了丰富的选择机会,打破了纪录片与观众之间的“单向”交流模式。

在第一集《迷案调查》中,从如何处理棺椁,到为何棺椁超重、为何尸体不腐的判断,每一次的“选择”都会触发出不同的解释与拓展资料。

中国纪录片网

当观众选择正确,屏幕会出现“考虑周全”“心明眼亮”等文字提示表示认可,并配合正确选择的音效;如果判断失误,那么不仅会收到“请睁开眼睛看清楚!”的文字提示,还会意外地“获得成就:睁眼瞎”,配合错误选择的音效。

在神秘紧张的剧情气氛中,纪录片的互动系统却显得幽默感十足。

除了上述“选择题”,《古墓派:地下惊情》还加入了开棺、放水等操作类的互动形式。

观众需要进行“滑动屏幕打开棺盖”“长按屏幕,排出棺椁中的棺液”“长按屏幕”进行X光扫描等动作,这些动作操作成功与否,同样会触发相应的剧情。

中国纪录片网

每集结束后,纪录片会根据观众每一步的选择得分,评价出S、A、B、C四个等级,带来游戏闯关的体验感。在一步一步接近历史真相的过程中,《古墓派:地下惊情》以更加年轻化的形式将“观看”的主导权让渡给观众。

每一次“选择”都重要,隐藏剧情值得N刷

互动纪录片的特色不仅在于新颖的交互元素,《古墓派:地下惊情》还有挖不尽的“宝藏纪录片”的一面。

例如,在第三集《致命死因》中,观众需要判断福州茶园山这两具尸身的死因,二人究竟是死于吞金、投毒,还是另有原因呢?

如果选择“投毒”选项,将会触发关于水银中毒与水银防腐的医学解读。

医学专家将从专业角度讲解水银中毒后人体不同器官的病变反应,接着,纪录片会回溯契丹王朝第一位皇帝耶律阿保机用水银进行尸身防腐的历史传说,并引出甘肃、宁夏地区的水银防腐风俗。

当然,如果根据片中的线索,想到了其他的推测思路,观众可能就会绕过这一选项,错过这些解读。

中国纪录片网

在整部纪录片交互体验的剧情库中,备有很多隐藏的拓展资料和知识点。

如果想了解所有的谜底,就需要进行反复体验,遍历每一项剧情选择,从而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以及历史事件的全貌。

对于“探墓小白”来说,在《古墓派:地下惊情》全集的几十次选择中,可能会出现很多次凭靠直觉幸运猜对的经历,当“一刷”结束,心中的好奇还会驱使自己去探索新的选项。

而对于考古爱好者而言,那些未点开的选项背后更具神秘的吸引力。上线不久,就可以期待摸金极客们“二刷”“三刷”的反馈了。

作为中国首部交互纪录片,《古墓派:地下惊情》通过互动的形式大大增加了“第一视角”的代入感,提示了意义的传达效率。

在细节处设计了丰富的趣味元素,提供了游戏般的互动体验;隐藏的支线剧情还会吸引观众不断挖掘、回顾。

《古墓派:地下惊情》正开启着互联网交互技术与纪录片相结合的更多可能性。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