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尚武与宋明崇文|立国性格决定国家命运

今人常言: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虽然不是绝对正确,但还是适用多数情况,而且不单指人,国家亦是如此!

比如我们现在一提到汉唐,就是强汉盛唐;提到宋明,就是积弱积贫。这主要还是因为汉唐侧重于尚武,宋明偏向于崇文,四朝立国之初就决定了这种基调!其尚武具体表现在汉武帝登基之后,发动对匈奴的反攻,使之遭受毁灭性的重创、东汉班超“投笔从戎”;唐朝灭东西突厥、征服高句丽。甚至汉朝还有独汉以强亡的说法,唐太宗也是天可汗、耀威异域。

而到两宋,贯穿一朝都是与辽、金、西夏、蒙古分别对峙,国力悬殊、难有胜局;明朝洪武永乐时期虽然有汉唐之风、万邦来朝;但宣德之后撤军安南、对峙北元,正德万历对外征伐也是个例,导致后期明亡清兴,数万八旗征服万万子民的天朝上国,很难说它们和崇文没有关系!

宋明国

对比鲜明,但我们也不能说尚武一定强过崇文,因为华夏千年,老祖宗都信奉以德服人,教化万民:

君不见南宋覆亡,崖山十万投江海?

君不见明朝亡国,反清复明数十载?

因此尚武与崇文的优劣对比,不能一锤定音,必须从多方面去分析。

其实这四朝在古代的所有王朝中,非常具有代表性,其国祚都在三百年左右,虽然汉朝长点,但分东西。它们不似秦隋短祚;也不似商周分裂;更不似魏晋、五代,短祚、分裂一样不落!所以尚武与崇文,实际上只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立国基调!立国基调不同,国家命运也大相径庭!汉朝尚武,后期演变成各种诸侯,最终分裂出三国;唐朝尚武,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最终导致五代战乱不休(五代十国君主很多起于唐末藩镇)。

宋明崇文,持续积弱亡于异族。

尚武多分裂,崇文易亡国!各有千秋,都有短板!

宋明国

从上面的事例也可以看出,最好还是崇文不抑武,尚武兼修文。《魏书·高祖纪下》对这一状态也有很好的诠释:

《魏书·高祖纪下》

国家虽崇文以怀九服,修武以寧八荒,然於习武之方,犹为未尽。

国家崇尚文化来教化万民,怀柔远方;整修武力来震慑敌人,保障边疆安定!所以文武兼修,缺一不可!实际上除了两宋,汉唐明三朝在一段时间内都是二者并重,因此汉朝早期才有了漠南无王庭,汉赋耀千古;唐朝早期才能震慑四夷、唐诗经久不衰;明朝才有了永乐时期的万邦来朝,众多小说流传至今。但是它们终究不能保持,才让今人谈到这些历史时期有意犹未尽之感!

既然二者兼修更好,为何四朝统治者不乏英主,却不改变保持、兼修文武?其实更多还是当时环境决定的,时势造英雄。

汉承秦制,而先秦在列国纷争、兼并激烈的环境中,统一和生存成了当时的主旋律,因此尚武变法以强国,贯穿商鞅之后的秦国一百五十年。而汉朝也继承了这种尚武之风,虽然有早期的七十年和亲,但是到武帝时期,国力允许后立马反击,更在彼时诞生了卫霍之流,封狼居胥、漠南无王庭。此后到东汉也仍然延续:班超投笔从戎,窦宪大败北匈奴!到了东汉晚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而外戚多武将,比如窦宪、梁冀、何进之流;宦官更不可能崇尚文化,甚至他们在末期还怂恿桓、灵二帝发起了两次党锢之祸,以至于彼时文臣、文人、文化都遭到毁灭性打击!《后汉书.孝桓本纪》和《后汉书.孝灵本纪》分别记载了下来:

《后汉书.孝桓本纪》

《后汉书.孝灵本纪》

(桓帝延熹九年【166】)六月庚申,大赦天下,悉除党锢。(灵帝建宁元年【168】)九月辛亥,中常侍曹节矫诏诛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及尚书令尹勋、侍中刘瑜、屯骑校尉冯述,皆夷其族。(灵帝熹平五年【176】)闰月,永昌太守曹鸾坐讼党人,弃市。诏党人门生、故吏、父兄、子弟在位者,皆免官禁锢。

宋明国

如果我们讨论隋唐时期,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就不得不提,因为这个集团牛逼到在古代屈指可数!其缔造了三个王朝,分别是北周、隋朝和唐朝!凡事必有因果,为什么这么厉害?无非就是手上有军队。源于当时席位八柱国之一、北周王朝的奠基人宇文泰,开创了府兵制,这种制度在当时都是一种非常先进的军事制度。而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祖父也是这八柱国之一-李虎,军镇起家名副其实。同时隋唐也是起于北朝,而且自西晋后,五胡乱华所影响,北朝国家之前多是少数民族所建立,比如鲜卑建立的北魏、西魏、东魏以及北周,胡人又多尚武,隋唐正是在这一基础上融合胡汉,继承了胡人的尚武之风。虽然唐诗也经久不衰,但是从唐朝前期的攻灭东西二突厥、征服高句丽、再到中期大封藩镇,甚至因为河西走廊,时常和大食(今阿拉伯)发生冲突来看,尚武超崇文数倍。这一点,当时众多史料都可以佐证。比如:

[唐] 杜佑《通典》:“于怛逻斯川七万众尽没”[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引[唐]《唐历》:“将蕃汉三万众击大食”[宋]司 马光《通鉴考异》引[唐]《段秀实别传》:“蕃汉六万众”[后晋] 刘昫等《旧唐书》:“领兵二万深入胡地与大食战”[宋] 欧阳修等《新唐书》:“仙芝率兵二万深入”

故而唐朝尚武之风,甚至比汉代尤甚!

宋明国

因为宋太祖赵匡胤对五代战乱有感,在其几乎统一后,就杯酒释兵权、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奠定之后王朝重文轻武格局。五代十国延续时间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兵权掌握在武将手上确实是不安定因素。从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到公元979年赵光义扫平北汉,只有短短七十二年,就历经五个朝代,超过十个国家,而他们大多是唐末藩镇起家,以武力夺取政权!正如《新五代史》所提到的那样:

《新五代史》

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

所以两宋崇文也有其时代背景!

宋明国

而明朝时期顷向崇文,是因为朱元璋以草根崛起,统一天下,对这来之不易的江山多有珍惜:因为吸取历代灭亡教训,分封诸王以为藩篱;因为害怕子孙不贤,多载心血铸成了对后世极具参考价值的《皇明祖训》,故相对崇文也是他经过深思之后的结果!其在位期间进一步完善科举制,为国家选拔人才。而经过数代发展,到英宗土木堡之变后,随着靖难功臣张辅等勋戚的死亡,导致勋戚此后再无实权,文官势力坐大已是定局,崇文几近恢复到两宋时期!

《明史.英宗本纪》对于勋臣死难也有详细记载:

壬戌,师溃,死者数十万。英国公张辅,奉宁侯陈瀛,驸马都尉并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都督梁成、王贵,尚书王佐、邝野,学士曹鼐、张益,侍郎丁铉、王永和,副都御史邓棨等,皆死,帝北狩。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