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部,韩国电影就拍出国产片决不敢想的题材

2018至2019,最火的韩国演员之一,必有“燃烧男孩”刘亚仁。

作为韩国忠武路四小生之一,刘亚仁在电影上的成就,已经远远超越其它三位小生(金秀贤、宋仲基、李民基)。

2015年,他凭借历史传记片《思悼》,击败在同部电影中与自己飙戏的宋康昊,荣膺第36届韩国电影青龙奖最佳男主角。

李民基

《思悼》中的刘亚仁

看过《思悼》的影迷,应能认同青龙奖的这一结果。只宋康昊与刘亚仁同处朝堂共同理政的一场戏,就足以看出刘亚仁极为精准地表现出了思悼王子精神之弦紧绷、碰之则立断的高压处境。

2018,被刘亚仁称为“他是我的神”的李沧东导演,在戛纳场刊最高分电影《燃烧》中,令刘亚仁出色的演技再度被韩国内外认可,而刘亚仁则凭此片提名第39届青龙奖最佳男主角。

刘亚仁塑造的角色,可谓百型千面,比如2015年柳昇完导演作品《老手》中,他便饰演一个邪恶反面的富家子弟。

当然,2018年他在上海传出的某些传闻,令他的形象一度扑朔迷离,但唯一可以确定的,他不仅“会演”,而且“勤演”。

这不,2018年年末,他又交出一部主演的电影佳作——

《国家破产之日》

这一次,刘亚仁亦正亦邪。

李民基

看这个片名,国家,破产,真·可怕,必然又是韩国电影一以贯之在政治与历史上放开尺度之后的反思之作。

影片将镜头聚焦于20世纪末韩国空前的经济危机——

1997年,金融风暴席卷亚洲,在印尼、泰国相继倒下之后,亚洲四小强之一的韩国,终于也濒临破产。

韩国第14大工业集团韩宝钢铁、第26大工业集团三美集团、韩太集团、韩国新核心集团,以及韩国民族工业象征起亚集团等,连续宣布倒闭,韩国各大银行则背负巨大的呆账、坏账。

李民基

一周之内,韩国将彻底破产。

《国家破产之日》讲的便是这一周内发生的事,分三条线。

第一条线:韩国政府高层如何面对国家破产。

分为三派。

第一派,最理智,但力量也最为薄弱,即韩国银行通货政策小组,组长则是由金惠秀(韩剧《信号》女主演)饰演的女强人韩时贤。

第二派,最保守,但把握着最终决定权。包括韩国银行总长、韩国前经济首席、新经济首席等财政部门高官。

第三派,最冒险,也最激进,某种程度左右着财政部门高管的最终决定。这一派以赵宇镇饰演的经济次官为首。

李民基

这三派的博弈,将最终决定韩国经济的命运。

韩国经济如何在一夜之间山崩地毁,影片利用了大量专业数据予以说明,但对于观众而言,我们只需要抓住政府决策的“两大失误”,便足以充分理解韩国经济危机的本质。

其一,危机早期,尽管韩时贤一直在游说财政高官,请他们向全国公开“国家即将破产”的事实,以便保住国内尚算健康的中小型企业,但保守派在激进派的鼓动下,最终选择隐瞒。

其二,危机末期,韩国面临是否与IMF协商救助问题的抉择。韩时贤的主张同样未能实现,财政高管最终决定接受IMF援助。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在影片中其实是身为“反派”而存在。

影片借一句带过的简单台词,明示泰国和印尼因接受IMF的救助,其国家经济已被这一组织完全控制,韩国则将步其后尘。IMF在所谓的“救助协商”中,对韩国提出诸如“以政府行为迫使大型企业破产”、“大量强制性裁员”等不合理要求,同时,美国财政官员在谈判地希尔顿酒店的现身,也暗示IMF背后有美国的授意与受益。

李民基

1997年12月初,通过数次协商,IMF同意向韩国提供570亿美元援助,但却要求韩方完全放开外资在韩国企业的持股比例,之后几年,韩国大量企业都被外资抄底入股。

第二条线:投机分子如何在国家破产之日牟取暴利。

这条线的主角,便是刘亚仁饰演的金融才子尹正学。头脑清醒的尹正学,作为“富贵险中求”的投机分子代表,则在谁都无法承受的巨大危机中步步为营,以惊人的判断与胆识追逐暴利。

在所有人都还在观望国家经济形势时,他便毅然辞职,并借自己做理财经纪人所积累的人脉,拉拢客户,汇集资金,精确做出“大韩民国将在一周之内破产”的可怕判断,趁韩元快速贬值之前,大量购入美金。

李民基

政府对经济危机的隐瞒,以及会最终与IMF达成协议,这些,都在尹正学的预计之中。

关于尹正学,影片中有一个很突出的细节——

当他和搭档进入一所刚购买的房子,发现里面挂着一具上吊自尽的尸体。搭档吓到魂都没了,提议赶紧出去,但尹正学却露出自得的笑容,说:这是我的房子,为什么要出去?

这正是他的亦正亦邪之处。

而这具上吊的尸体,与影片的第三条线有关——一家民营企业迅速瓦解,赤裸呈现普通民众在历史车轮碾压下的垂死挣扎。

这条线着墨其实不多,但它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金融危机时刻,汇票、支票等都很可能成为一张废纸,不要相信任何空头支票的承诺。

李民基

尹正学这条线,与另外两条线完全没有交集,另外两条线则在电影结尾韩时贤与民营企业社长岬秀的复杂对视中,碰撞出短暂而生动的悲情火花,但毫无疑问,三条线其实都被韩国经济的崩溃紧紧捏在一起,只是在任何时代,都有人焦灼绝望,也都有人一路繁花。

整部电影以令人呼吸急促的节奏,为观众翻开一本放在悬崖边,并字字滚烫的金融教科书。大量经济学专有名词,国家及国际金融机构组织频繁亮相,宏观金融与微观经济不断转切,可以想象剧本撰写与演员对白的难度,但面对这样一本教科书,观众将丝毫不觉枯燥,因为影片以煽动性手法,对人物进行了强力塑造,尤其是反面人物。

李民基

韩国电影“不待见”本国政府,这早已不再新鲜,但《国家破产之日》以非常明显的倾向在政府角色中着力刻画“”和“”这两大人物特征,仍令人倍觉心惊。尤其是财政部经济次官一角,更是极尽险恶之能事,对国家危机与民众疾苦毫不关心,一心只在微露笑容的邪恶中,意图借国家破产重整经济结构,并从中实现自己操纵历史的虚荣野心。

二十年后,我们看到镜头推入一间豪华办公室,而苍发鬓白的次官一如既往体面地坐在真皮沙发上,那种微笑从未消失或改变,恐怕观众心中难免生出一种无力的愤怒,正如我们观看大多数韩国社会电影所感到的那样。

《国家破产之日》直面了这些“屈辱历史”,同时通过一些闪现画面,将股票经纪人绝望的情绪呈于片中。

李民基

我们想象其中一名破产的股票经纪人名为郑锡源,这会将我们带入另一部电影,2002年由黄政民与郑灿主演的《公路电影》。影片甫一开场,郑锡源绝望的脸便闪入旧报纸一般的画面。《公路电影》的叙事背景,刚好也是1997年的金融危机。《国家破产之日》中,每一张在证券交易市场闪过的脸,都将有一个悲情故事,而我们从其中抽出一张脸,便仿佛通进某个入口,来到《公路电影》幽微而深刻的恋曲世界。

李民基

《公路电影》剧照

郑锡源在破产之后,尝试过三次自杀,而据《国家破产之日》的中场字幕,1998年,韩国失业人口超过130万,人口自杀率则同比1997增加了42%。幸好,郑锡源的每一次自杀,都被身为流浪汉的大植(黄政民 饰)成功阻止。

在《公路电影》这部忧伤的片子中,郑锡源与大植若有若无的情感并非唯一主题,导演同样在电影中深深植入了底层民众被金融风暴暴击的痛楚,甚至,影片还通过白银般的海水、洁净纯白的盐堆、蜿蜒绵长的海岸公路等意象,将这份痛楚渲染为一种令人心碎的诗意,而锡源与大植的关系,自然也受尽了历史风浪的侵害与蚀刻。

李民基

对比两部电影,《国家破产之日》提纲挈领地抓取国家危机的典型与宏观时刻,而《公路电影》则细腻深入地刻画危机灭顶之时,普通民众之间那极为苦涩的互相依靠,但最令我感动的,则是曾留下的、国家与普通民众相依相存的历史印记——

在韩国开始了IMF管理体制后,韩国民众自发募捐金子试图重振国家经济,1998年1月至4月,募集的金子达到22亿美元,而这些金子则被用于偿还企业负债。

这一事实差点就击溃了我的泪腺。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