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趣史—硬骨头:力挫闯王!孤军皆忠义血战宁武关!


周遇吉

自从李自成消灭孙传庭这支明军后,大明朝除了防御清军的关宁军外,再也没有任何一支精兵能够与李自成闯王抗衡。闯王在西安坐了天下,然后率领精兵打过黄河,打算把腐朽的朱明江山彻底埋葬。谁能想到,当初仅仅是明廷西北一边兵的李自成能成为一方诸侯称孤道寡。

奈何山西诸镇,要不缺兵少将,要不望风而降,就连太原的明军也是稍事抵抗就投降闯王,巡抚只能服毒自杀。闯王李自成只要能攻破居庸关、大同等重镇,还怕崇祯皇帝不封自己西北王?这一百万两白银的军饷,那也是手拿把攥,没问题呀!周遇吉

从时间表上来看正月闯王在西安起兵进攻山西,到了二月闯王就打过了重镇平阳、汾洲、太原,只要拿下代州与大同那北京城基本就是无险可守。但是明廷最后一位悍将周遇吉宁武关驻防,闯王对此不屑一顾,自己麾下精兵数万士气正旺;周总兵手中不过兵卒四千,即使加上城内青壮也不过六千余人,周总兵要是识相赶快收拾东西跑路才是上策。为何称为“表里山河”的山西,在闯王面前不是投降就是投降呢?

周遇吉

首先跟上闯王有肉吃,比起崇祯手里的光景,闯王作为大顺的新君手里的资源远比明朝要多。首先贫民与农民就会因为土地而支持闯王;所以闯王得人心。其次山西作为明末官军与民军作战的主战场长年拉锯,明军精锐要不战死要不投降,现在与闯王作战的明军早就没有战斗力与意志,与闯王一战。加上长年拖欠饷银让这些士兵怎么替明朝卖命,所以明末的山西除了归顺闯王没有第二个选择。

周遇吉

但是周遇吉作为大明朝武将,即使在敌我悬殊之时也要和士气正旺闯军较量一番。而这较量战场就摆在宁武关,该关口位于山西省中北部,是明朝长城防线外三关之一(另两关为偏头关、雁门关),处于三关中路,又是明沿长城一线九边重镇之一山西镇的治所。前人论述说:“宁武关……北临云朔(大同、朔州),西带偏保(偏关、保德),最为冲要之地。”到后来因要防备北方强族鞑靼和瓦剌侵袭,地位更显突出,“实为三晋之门户”到了明末天下大乱,义军蜂起,宁武关又成为阻止李自成闯军北上的最强固的防卫工事。李自成万万没想到,兵不过数千,关不过一镇的山西镇总兵周遇吉竟然死战不降,镇斩己方四名大将毙伤闯军万人。

周遇吉

周遇吉作为一镇总兵怎么也是一方诸侯,在明末已经属于高级将领的行列。看看吴三桂降清之时也就是个总兵,瞧瞧江北四镇那个不是一镇总兵,就能左右南明朝廷。所以周将军完全可以跑过江,直接等到崇祯皇帝城陷身死,立刻拥立新君做从龙之臣岂不美哉?但是周遇吉没有这么做,他一上任就积极备战整编军队,把自己麾下军队训练的骁勇善战。至于军饷一方面依赖朝廷接济,另一方面把军中老弱裁汰,省出军饷发给士兵。周总兵虽然比不上孙传庭卢象升等牛人,但是好歹也把张献忠赶到四川与农民军交战多次。

周遇吉是锦州人,据说小时候被后金掳去,后来加入明军与清廷作战。周总兵勇力过人而且善于射箭,百步穿杨,担任京营游击之时还积极训练京营将士,奈何身边将门出身的同僚对此不屑一顾。后来山西镇总兵许定国带兵援助开封,麾下士兵闹饷哗变,被乱兵所杀。于是周遇吉便接替这个倒霉总兵的差事成为山西镇总兵。

周遇吉

闯王打算先劝降,毕竟打仗不是划龙舟那都是玩命的差事;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自然是首选。奈何周总兵不给闯王面子,先是占斩杀闯王的使者;然后以攻代守给闯王来了个下马威。由于众寡悬殊,周总兵派出老弱吸引闯军到代州城,然后利用城池野战消灭闯王军队数千。然后返回宁武等待闯王进攻,闯王从二月十五日开始攻城到二月二十二城破,周总兵困守孤城五天有余。城中明军火药弓箭用尽,有人打算投降,周遇吉说道:“今天能打赢是因为全军都是忠义之辈,如果失败把我绑了送给闯军就是何必投降。”于是城内明军士气大振,在城门边提前埋伏,等到闯军攻城直接与其肉搏。

闯王李自成戎马半生甚至因此萌生退意,多亏部将力荐采取车轮战术最终把宁武关攻破。周总兵也被吊在高杆之上万箭穿心而亡,其妻子刘氏带领府中女眷与与闯军作战全部阵亡。然而就在闯王为以后战事发愁之时,大同镇的降表送到了自己面前,闯王打算继续进攻。所以说一个王朝的兴盛与灭亡绝不是某一个人可以左右的,但是周总兵这中硬骨头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因为忠诚永远不会过时。

作者:老王总吃瓜

简介:九零后军迷,喜欢写作。信仰坚定心中有国,传播军事历史正能量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