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高峰之东灵山

今年的5月1日5天假,想着都能乐开花。疫情的缘故,隔离解禁的我哪能不出去“浪你个浪、浪你个浪“... ...

北京姓赵什么梗

疫情的缘故,家和单位连点一线持续近4个月,今天真正有勇气迈开步,自己动员跟团外出旅行,一切的第一对我是很大的进步,内心尤为激动。

大早,准时到集合点集合出发,城中心天气如此晴朗,预报报道的有雨是截然相反,内心暗喜、阿尔陀佛。坐上车休息半小时,迷彩哥领队让我们一一自我介绍,额,这才是我选择这个旅行队的原因——旅行与交友同行,之前准备的介绍语终于派上用场,很显然对这次是够用的。仔细听除我之外其他同事介绍才知道这个团成员的强大,有清华、北大、外国语、政法大学、对外经贸等知名学府、也有公安(北京公安)、金融、创业(侃家网,工号005)、博物馆解说(中国地质博物馆)知名综艺的编导等行业、同事也有台北的、西藏的的同胞。….我太普通了,不时感慨:大北京太能装,自己见识才少。

北京姓赵什么梗

到达石林峡入口,四面环山,绿林环绕。简单修整,大家拍集体合影后出发,目标灵山之巅。

石林峡行径过程感觉人文经过太过突兀,感觉很假,雕塑与景融合不恰当,看了内心会产生抵触排斥。好在自然气息保留,这也是符合人们寻找亲近自然的愿望。道路是山石铺设,泥土盖没水泥,显得原生态:一路小溪陪伴,水流湍急,往下倾流:俩边绿树相夹,让人心旷神怡。

登山路途很长,走到行程的四分子一,人群已经分梯队了——很丢脸,我是第三梯队。行程自介中自己提到的“爷们不墨迹口号”,虽不知灵山顶峰在何处,只因身在此山中,没理由停下。

继续向前,气喘嘘嘘,突然发现路面变了,之前的石头路基突然变成木质铺设路面。紧跟后面领队的队长跟上来,看到木质路基,说了句让我嫉妒崩溃的话:嗨,终于到防腐木路面,大家已经走全称的一半,前方的道路更难、更陡,大家加快脚步。“欲哭无泪、绝望”这都是形容我此时心情的。我没的退,后面的蜗牛都跟上来了,此时我还有些余力,没的说go on......

北京姓赵什么梗

沿路木质台阶路加木质上坡路周德实在是艰辛,走了一会内心萌生退归想法,但我前面还有好多的女生,他们都比我牛还在坚持,难道我就能认输。很显然不能吗。没的说继续,但是长距离行走加长距离上台阶爬坡,体力的确吃不消,怎么办,除了坚持我发现还有些辅助的办法,那就是一找个目标,看哪个弱且结果比我强的女生,以此为参照物,来警戒自己,不能认输,二找伙伴,同行,当然最好是异性这样更容易相处,同时话题多,好沟通,也容易让自己分神来减轻体力不支对自己造成的负面压力。三、间接修整,一鼓作气不太适合长距离的山路,适当休息对自己体力恢复是很有帮助,助力之力行走更远距离是很好的策略。

北京姓赵什么梗

总之,一路谈笑风生、一路艰难隐忍、一路走走停停,总算成功登顶,登顶是目标、是目的。登上北京之巅,领略北京之最,一切才有意义。

站得高,就看得远。登上灵山,北京在哪里,硕大的城市,连个豆大的点都未发现,北京城不过如此。周围环山围绕、波澜起伏。天空深蓝外加天气转阴。肉眼环顾四周,周围整个一副水墨画。

山顶有苍鹰绕飞、山下有湿气随风沿山坡网上爬升。这幅水墨画的全部点缀都齐全了,可谓美不胜收。 山顶正中间是石头堆砌的山头,这种我在去河北滦县的时候见到过,那属于藏族文化,那些是藏族同胞祈祷吉祥平安的经幡。经幡旁边有个石头碑文,上面刻着醒目的大字“灵山朱峰海拔2303米”. 经幡和石碑外沿三面悬崖一面路,是个拍照合影的好地方。我也摆poss,留了影。

北京姓赵什么梗

古人说过“高处不胜寒”,在海拔2303米的北京之巅,带上一会就感觉后背的汗转化成冰块是的,手也冻得冰凉,和山下天气简直是天壤之别。由于我是是为数不多的后来登顶者,不一会就赶上大部队开始集体下山。相对于上山,下山就容易多了,原因很简单吗——重心往下,顺势就行。

刚离开主峰,天气转阴感觉要下雨,这是山下的湿气腾腾,加上起风就看到湿气沿着风吹开始爬坡,整个仙人下凡感觉,雾气缭绕。实在是难得一见的情景。

刚走完木质台阶路面,天空果然开始下雨,山林里细雨缠绵,我们都身披雨衣一路小心翼翼跟随队伍有序下山。

临近终点,雨停开了,大家有序上车。回城途中大家都很安静,待在座位静默休息、缓解旅途劳累。再到出发地之前,领队的迷彩哥让我们来个摄影大赛,评比今天摄影的优秀作品,阐述推荐这个作品的理由,高票者有奖品送出。

回想整个旅途的经历,还是听让我欣喜的:略名山大川、见识多变的气候气象、认识很多朋友、应用自己长处、发现了自己不足。一句话概括:不虚此行。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