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提出“三分天下”比诸葛亮还要早,死后孙权亲自为他发丧送行!

《三国演义》这本书可谓是家喻户晓,从老人到小孩几乎都能说出其中的历史人物,其中东吴这边有四大都督(嘟嘟),他们分别是周瑜,鲁肃,吕蒙,陆逊。

说起鲁肃,在许多人印象里,他就是一个可爱呆萌的和事佬,其实这是我们受到三国演义的洗脑了。《三国演义》终究只是小说,鲁肃在历史上的记载是个高明的战略家,水平不比诸葛孔明差多少。

东吴这块地盘人才输出是有目共睹的,出色人物有的是。但能称得上战略家的恐怕数周,鲁二人。周瑜是主战派,不觉得东吴就必须得联盟刘备集团才能生存发展。他的想法比较激进,只不过吞荆益再灭曹的想法不利于当时综合实力的允许。

鲁肃

鲁肃早年间就提及“三分天下”的战略目标,这可以看作是东吴版本的“隆中对”(实际上比诸葛亮提得早多年)他帮助孙权分析战局,他觉得曹操占据北方比较强大,尚且不可卒除。把孙权,曹操,刘表三家作为三分点,然后再徐徐图之。

鲁肃想法是对的,先把江东这块地方治理安稳,才能积极对外拓展。鲁肃说得非常清楚,“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一旦天下有变,东吴就抓住战略时机一步步执行,有进可攻退可守的积极应变能力,能有如此长远的战略眼光,鲁肃岂是那泛泛之辈乎?

鲁肃

江东地区和荆州地区同属于长江流域,这荆州对于地处下游的东吴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威胁。鲁肃很早就敏锐察觉到如果荆州未来被曹操拿下,这将是不可预想的坏结果。所以他提出西进江夏郡,让曹操无法从荆州西面打入。曹操用兵只能从北面攻击,如此一来东吴尚能守备。

孙权采纳鲁肃的建议,对内修理政务稳固江东人心,对外积极开拓进取。这一战略否决孙策单线北伐的路线,可以说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为日后对抗曹操提供了一定的实际效果。

公元207年曹操军队大举南下,荆州刘表先已病死,兵败如山倒的刘备得到鲁肃的亲自接见。政治上极为敏感的鲁肃马上建议孙权和刘备联盟合力抗曹,并积极为此奔走。

鲁肃

许多人搞不明白,鲁肃这么积极促使孙刘联盟,就不怕刘备坐大变强,想养虎为患吗?这其实正是鲁肃的高明之处。江东固然团结一致对抗外敌,但仅有的军事力量还是不够的。这时候曹操是头号敌人,利用刘备集团给自己做外援来抗衡曹操才是对的。至于刘备的实力,鲁肃认为其羽翼未丰,还不用到威胁自身的地步。

不过到底人算不如天算,刘备身边的诸葛亮又岂容东吴那边指手画脚,听凭摆布呢。刘备后来以荆州为根据地向西发展壮大,成为一方首领,鲁肃的“阴谋”最终未能得逞。

鲁肃

鲁肃为东吴呕心沥血,功劳是非常大的。但他死后,孙权对他的评价功过是三七开的。孙权最大的不满就是抱怨鲁肃把江陵借给刘备,这才让刘备有了发展壮大的机会。基于当时的情况看,荆州落在刘备手里总比落在曹操手里要强多了,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鲁肃的如意算盘其实也没错,只是后来的事那是后话。

鲁肃

历史上鲁肃在东吴四大英杰里最没有存在感,这是统治者的立场态度所导致,也是受三国演义的娱乐化的影响。孙权最终在鲁肃死后贸然行动夺取荆州,破坏孙刘联盟导致夷陵之战交战。虽然整体胜出,但也导致东吴无法再统一天下。由此看出,鲁肃才是东吴第一战略家,对此各位怎么看?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