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心安, 你才对未来心安

加拿大

3月16日,大概可以算加拿大抗疫的分水岭。这一天,加拿大的抗疫从“佛系”逆转。下午1点,上千万人民(加拿大总人口不足4000万)聚焦荧屏前,等待总理“小土豆”现身。小土豆是加国华人给总理特鲁多的笑称,民间喊着喊着就习惯了。

“小土豆”此时正在自己家隔离,因为第一夫人苏菲前些时日去英国参加会议回来染疾,3月12日确诊为新冠阳性。先生作为密切接触者,与“庶民”一样,在家隔离了。3月12日那天,加国信息跌宕起伏。孩子们春假在即,早上政府还在发言,“春假外出旅行回加拿大,如无症状,无需隔离可直接上学”。傍晚时分,却话风陡转,所有公校延长放假两周,至4月5日。

一丝紧张的气氛彼时方全面萌生,各种报道开始强调“保持社交距离”。

在大部分与国内联系紧密的华人心目中,对疫情的警惕自1月份就已与国内同步开始。而对于在中国无亲无故的老外,那只是遥远东方发生的一桩事情,大部分人生活与日常无二。甚至在1月25日,加拿大有了第一例确诊,说明是从中国回加拿大的人时,有些善良的老外响应总理“不要歧视华人”的号召,春节期间现身中国城排队吃中餐。不得不说,因为武汉而忧心忡忡的我们,一边为他们的行为感动,一边看着排队的人群暗自着急。

胡子拉碴、略显憔悴的“小土豆”,终于在弹幕各种揣测中现身。隔离期的总理讲话,在自家院子里进行直播。不出所料,第一条就是关闭边境,非加拿大公民和永久居民不得入境。此外重点是,政府将提供100亿加元资金,用于疫情期间救助;号召大家留在家里,虽然最好的时间窗口已过,也有助于尽量延缓疫情暴发,保护自己,保护他人,保护医疗资源;社区互助守望,比如去买东西时问问邻居老人需不需要帮助。最后的语气里,是藏不住的伤感。

关于邻里互助,我的手机里有一个应用nextdoor,平时信息不多,有些二手物品或信息咨询。前天偶然看到一条,“随着COVID-19的暴发,我想帮助任何一位需要帮忙买日用品或药品的老人。我住在XX区域,很高兴帮需要的人买菜送菜。我的邮箱是……需要请联系我。”我在那条信息下点了个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德并不限于东方,对不?

晚饭后,继续不由自主地刷新闻,泪点经过一个多月锻炼提高不少的我,突然被一条新闻泪目。

“为应对疫情,加拿大返聘5000名退休医护返工,24小时内收到简历超过7000份,有相当人表明不要酬金,志愿返工。同时医院把在实习的护士学生撤下来了,不让不熟练的学生面临风险。”眼泪瞬间盈目,加拿大退休年龄67岁,这都属于易感人群啊,而且加拿大现有防护资源并不那么充足。除了前期华人的各种采购与捐赠,我还知道一名老外医生,疫情期间,个人捐助武汉1000只N95外科口罩。谁想得到,疫情这么快就来到加拿大。

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大概只能是像总理先生号召的,留在家里,照顾好自己和家人,保护医疗资源。

眼泪还没下去,又被朋友圈一条信息温暖到。“疫情当前,加拿大各超市温馨提示:把开门的第一小时留给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人群,这样他们可以用刚消毒完的购物车,推刚消毒完的门把手。这就是加拿大,对弱者的保护渗透到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大家抢着囤货的同时,请手下留情。”

接着,看到全加拿大有1253个分店的药店兼美妆和日用品店shoppers的推特,“从本周起,shoppers每天开始营业的第一个小时,将只为需要协助和特别关照的人服务,包括老年人和残障人士。同时,我们将在每天营业的第一个小时,提供‘长者日’20%的折扣,这是在每周四的长者日优惠基础上的额外优惠。”

许是年纪渐长,许是远离上了年纪的父母,这种对老人的关爱很容易让我感动。也可能,谁都免不了老去的那一天,长者心安,你才对未来心安。

疫情之外,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不得而知。我们都在经历着一个时代,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也许,不论身处何方,每个人尽量有些同理心,有些公德心,心存谦逊与敬畏,经常反思,才能让世界即使不变得更美好,也不至于更糟糕。文/西厅月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