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观察|百家纸媒停刊!“纸”已死、“媒”还在,报业转型出路究竟在哪?

看电视

近日,曾为上海周报的第一品牌的《申江服务导报》宣布即将全面休刊。过去十年之间,一百家纸媒停刊,报纸行业一步步深入寒冬。但与此同时,报纸出版供给侧的专业化、细分化改革成效初显,市场细分更加明确。未来坚持“互联网+专业内容”的改革之道,才是纸媒转型与坚守相结合的生存之路。

文 | 代晴

近日,《申江服务导报》发布公告称,将于11月28日起全面休刊。《申江服务导报》于1998年1月1日创刊,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曾是上海周报的第一品牌。而与《申江服务导报》并称为全国三大生活类周报的《假日100天》早在2018年元旦就已宣布休刊。

申江服务导报

2016年底,《京华时报》正式宣布停刊。这份曾经稳占北京早报市场70%以上的市场份额,覆盖率达100%,进入全球报纸发行量百强行列的报纸最终还是停刊了,曾在业内引起不小震动,“纸媒已死”的言论更是甚嚣尘上。

有媒体罗列出自2008年以来十年间停刊的100家纸媒,不仅新媒体在评论“纸媒已死”,纸媒自己也正在用无休止的停刊公告将“报纸将死”的悲观论坐实。纸媒,还能挺得住吗?

纸媒在崩盘?

2000年以后,国内出现了两次较为集中的“停刊潮”,第一次是2002年至2005年一大批足球资讯的报纸集体停刊,包括《北京足球报》《南方体育》《足球周报》《球报》等。余波不减,中国足协主办的《中国足球报》也于2009年停刊。

第二次是2014年至2015年,《风尚周报》《心理月刊》《YES!》《风尚志》《生活新报》《新闻晚报》《天天新报》等一大批泛生活类报刊和大众化的都市报先后停刊。

而这一波停刊潮的影响一直到现在仍未消退,从《上海壹周》、《外滩画报》,到今日的《申江服务导报》,本地生活类纸媒寿终正寝。

申江服务导报

从足球领域的小范围降温到大众化生活类报刊集体哑火,再到近两年全局性、代表性报刊逐一退出市场,整个报纸行业一步步深入寒冬。据澎湃新闻统计,仅2017年12月29日这一天传出休刊和停刊消息的媒体就有十多家。

休刊停刊潮遍及浙江、江苏、贵州、广西、重庆、广东、上海多个省市的媒体。其中,4家天津的纸媒《渤海早报》《假日100》《采风报》《球迷》均公告于2018年1月1日起休刊或停刊,也昭示着环渤海地区的纸媒之路迎来终点。

申江服务导报

《球迷报》最后一刊

诸多地方媒体如《北京娱乐信报》《台州商报》《无锡商报》《北部湾晨报》《汕头都市报》《上海译报》等也都宣告休停刊。

此外,还有不少纸媒也表示将缩减出版周期,以应对纸媒寒冬。澎湃新闻报道,江西《信息日报》改为每周四出版;湖北《荆门晚报》改为每周五出版;天津《城市快报》改为每周一至周五出版;湖北《武汉晨报》改为每周一至周五出版;江苏《扬州时报》改为每周两期的周刊。

今年年中,中国记者网发布《关于统计休刊和无法正常出版报刊有关情况的通知》,统计全国长期休刊及不能正常出版报刊的具体情况。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停刊的报刊有20家左右。

申江服务导报

下半年,也将有部分报刊进入休刊程序,对其内容布局、发行周期等进行调整和排布。腾讯网总编辑王永治先生预言,2018年很可能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纸媒将会关停并转。

纸媒行业内部洗牌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和移动终端改变人们接收信息习惯的同时,也逐渐改变了整个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而新媒体的崛起,不仅抢占了包括纸媒在内的传统媒体产业的受众资源、广告资源以及资金投入资源,更对传统传媒产业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就以报纸来说,首先,无论是周报还是日报,其传播都具有周期性、间断性,而互联网下的新媒体则能够以光速及时、方便、快速地向受众传达信息。

其次,报纸信息容量受版面限制,携带性差,生产成本尤其是环境成本高,而受制于触达率的广告收入却一路下滑,纸媒优质内容生产动力不足。

申江服务导报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包括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行业都面临大规模的行业内部洗牌。然而在困境与迷雾之中,还应看到纸媒行业的另外一份数据:

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分会数据中心发布《2016年及2017年1-2月报广经营状况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南方日报》广告应收同比增长6.33%;广告实收同比增10.63%;《新华日报》广告经营纯利润1.23亿元;《河南日报》广告同比增长14.53%,并且创造了《河南日报》历史最高记录;《大众日报》利润同比增长20%,收入和利润均创新高;《四川日报》年广告营收中,版面实收占68%,单纯性的活动营收只占4%,新媒体收入占28%。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7年7月发布的《2016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市场定位和读者对象更为明确的专业类、读者对象类报纸,增长降幅较低,所占比重上升。这也反映出报纸出版供给侧的专业化、细分化改革成效初显,市场细分更加明确。

申江服务导报

图片摘自 《2016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

休刊不等于停刊,停刊也不等于消失,部分报纸的消亡更不能代表整个报业都没有希望了。纸媒目前面临的是行业内部的结构性重组、转型、升级,这对于一个传统传媒行业来说也未尝不是向好的信号。

“纸”已死,“媒”还在

有学者认为目前报纸行业的关停并转是一种行业整体性的供给侧调整。确实,在休刊期间,报刊可以重新调整内容、运营、出版发行思路,停刊则多是采取报纸合并重组的形式,进行报业资源调整。总之无论是休刊还是停刊,都“不是离开,而是为了再一次出发”。

10月17日,《大众软件》杂志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经过了一年多的休整,‘大软’(即《大众软件》)已于2018年8月恢复出刊。复刊后的《大众软件》完全采用了预售的形式发售刊物,并开始尝试融合线上线下阅读形式。”

虽然许多报纸暂时或永久不会再印刷发行,但是以纸媒为代表的媒介传播形式短期内不会消失,并可能以其他形式得以重生。

申江服务导报

一方面,不少纸媒已经开始与互联网对接,在新媒体领域不断出新,开发手机客户端APP,注册微博号、微信公众号,运营门户网站等。

依托报纸媒体的品牌和影响力,推出了丰富的融媒体产品,改变原来的单一报纸载体,组建起渠道丰富、内容充实的报业集团,形成了立体式的全媒体传播矩阵。

例如,今贵州新闻网是由贵州日报报业集团打造的贵州第一新闻服务平台,掌中陕西APP是由陕西日报传媒集团开发的一款新闻APP,《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也都有了电子版;

另外,它们也十分善于运用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百度百家等新媒体运营渠道,新京报财经网等传统媒体微博粉丝已达到数千万,影响力可见一斑。

申江服务导报

另一方面,为了应对成本升高以及人们碎片化阅读习惯的改变,目前国内许多主流报纸如《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都传出撤销深度报道部门或者压缩深度报道内容的消息。

然而,众所周知,新媒体的特点就是实时性强但真实性欠缺,内容丰富但呈现碎片化。在渠道多元,内容爆炸的互联网时代,权威、深度、专业的内容报道才是纸媒应该牢牢把握住的优势,而不应在泛娱乐化浪潮中失去自我,失去引导力。

“纸”终究只是传播工具,专业化的内容生产是报纸媒体不能够舍弃的媒体核心竞争力。坚持“互联网+专业内容”的改革之道,才是报纸转型与坚守相结合的生存之路。

纸媒正在走的这条路也是其他传统媒体都将面临的路。所谓向死而生,相信未来纸媒将以更加多元、丰富、立体的形式再次呈现在广大受众面前。

申江服务导报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