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居民:“小秦同志”,阿拉交关喜欢!

长宁区医保局志愿者秦超楠,80后小姐姐,在服务窗口有着丰富的与百姓打交道的经验,常被来办事的爷爷奶奶亲切地唤为“小秦同志”。在“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抗疫关键时刻,身为党员的她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未曾犹豫,主动请缨支援街道,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社区志愿者服务。

阿拉灯神丁

她,将一名党员的责任和担当放在首位,为社区居民织牢安全防护网,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疫情防控“最后一米”,成为防控“末梢”的把关人。她时刻牢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防控一线接过志愿者的接力棒,带好头、担好责、站好岗,做一名保护社区居民健康安全的“小超人”。让我们来看看,“美女超人”讲述她的小故事。

3月11日是我加入北新泾复工复产志愿者工作的第三天,下班前突如其来的一条消息通知我被临时抽调至周家桥街道增援。随着境外疫情进一步蔓延,防疫工作重点从“防输出”转为“防境外输入”。周家桥街道涉外小区面临着境外人员返沪压力和防疫工作人手紧缺的难题。我怀着些许的忐忑和大干一场的决心,来到周家桥街道天山华庭居委会。

阿拉灯神丁

小区一千多户居民中,日本住户有四百多家,正在隔离观察的有五十多家,预计尚有近百户即将归国。面对繁重的社区居家防疫工作和未知的感染风险,我们要当好“守门员”——守好门、看住人。实现从“舱门”到“家门”的完美闭环,筑牢社区防疫的“篱笆墙”。

初来乍到,居委会的工作环境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我的母亲也曾是一名社区工作者,从小耳濡目染基层的工作环境;陌生是因为突发的疫情是谁都未曾经历的窘境。经过安排,我主要负责第四轮口罩登记和售卖工作。

阿拉灯神丁

由于药房和小区距离很远,居委会贴心地为居民提前采购好口罩,再按批次通知领取。看似简单的工作实际上也有很多学问。不仅要学习智医助理线上通知平台的操作,更是要做好居民对于口罩购买的相关解释工作。在与居民的接触过程中,我不禁发现平时的窗口服务意识已经潜移默化地融汇在我的言行举止中。对每一位前来购买口罩的居民使用礼貌用语、教上了年纪的奶奶口罩的正确戴法、对口罩批次和价格心存疑虑的居民耐心解释,有时会听到居民的一句“你们辛苦了!”会心一笑,瞬间感觉工作的疲劳也消除了一大半。

阿拉灯神丁

一起下沉社区的志愿者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有脏活累活大家总是抢着干。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也不甘落后。当小区需要加强门岗值守力度,有一档值班是中午休息时间,我便主动请缨,逐一做好进门人员的登记和体温测量,好让其他志愿者们休息一下。当气温骤降、风雨交加的时候,居家隔离人员需要取信箱里的报纸和信件,我便自告奋勇抢下上门的工作。

阿拉灯神丁

虽然社区抗疫志愿者的装备有些简陋,但我们抗疫的心始终坚定,防疫的工作亦是滴水不漏。虽然没有流利的日语基础,但是遇到日籍人士也是毫不退缩,用散装日语、日式英语和手脚比划“三管齐下”直到他们明白为止。为了做好居家隔离人员的后勤保障,既满足居家隔离人员的生活需求,也保障小区其他住户的正常生活和健康安全。我们化身成送餐员和快递小哥,当热腾腾的外卖和沉甸甸的快递送至居家隔离人员家门口,心中也会涌起使命感和奉献的快乐。

当隔离人员感受到关怀和帮助,他们也愈发支持我们的工作。比如日籍清水先生“教育”一位频繁网购的日本人,“不要给志愿者添麻烦,他们是帮助我们的工作人员,不是家政和保姆”。当看到这样贴心的话语,居委干部和我们都为之动容。

阿拉灯神丁

在我的志愿者服务即将结束前,街道下达了最新要求,所有居家隔离人员一律安装智能门磁。志愿者们又摇身一变成了“安装工”,在当天下班之前把所有的智能门磁全部安装到位,真正实现“云监督”。

一场疫情让我们成为了小区保安、快递员、送餐员、邮递员、安装工……从未想过还能尝试这么多职业,就像从未想过素未谋面的我们会在这里相遇,一起守护社区的大门,严守防疫的闭环。有幸参与其中和大家并肩作战,感谢每一位战友,感恩每一份力量!

来源 | 长宁医保

编辑 | 长宁区融媒体中心 李嵩楠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