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和文学影响着陈丹燕,而陈丹燕的“旅行文学”影响着我们

陈丹燕

2018年12月6日下午,明珠美术馆在光的空间•心厅举办了一周年特别展览暨“艺文两栖人”系列展览第五期《陈丹燕在路上》开幕式及艺文音乐会。作为一家 “有书店的美术馆”,明珠美术馆倡导用“艺术点亮生活”,让艺术与阅读相连,这场精心策划已久的展览正是这一理念的完美呈现。

▲ 陈丹燕在路上 开幕式回顾

本次展览由明珠美术馆策划,展览以摄影、书籍、文献、声音、绘画为媒介,以期展现陈丹燕这位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六百多个城市的上海女作家乃至一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成长史。

陈丹燕

▲ 陈丹燕在路上 展览现场

展览分为:漫长的引子——个人阅读史、意大利壮旅、陈丹燕在路上、漫游、一个作家的养成,共五个部分。从七岁时捧读第一本文学著作,一次次出发,旅途与文学的道路相互交织,“世界与家乡,原来是个完美的圆环。

陈丹燕陈丹燕陈丹燕陈丹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陈丹燕在路上》展览摄影作品精选

少年时代的我,有一个人生口号:人生在世,一定要去看世界。那是七十年代,在上海颓唐而浪漫的旧时代。在安静春夜,沙沙作响的短波声里,我将去看一看那个由欧洲,美洲以及亚洲的作家用文字构筑起来的世界,作为自己人生的梦想。

许多年后,我踏上寥落了一百年之久的意大利壮游旧地,在散落在亚平宁山脉各处的古书图书馆和旧修道院里,重读一箱子特地带去的少年时读过的书,方才意识到,已经很多年,我在路上了。跟着那些出色的小说,我一路踩在小说留下的足迹里,去认识这个世界和人心。长风万里,常常回到的是自己的内心。

蒙田散文的译者马振骋先生曾在我带着一箱子书前往意大利的时候,来为我送行。他祝愿我能像十六世纪前往意大利的蒙田那样去旅行

旅途漫长,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 但我知道,陈丹燕在路上

陈丹燕

陈丹燕

陈丹燕

▲ “陈丹燕旅行汇”丛书(部分)

上世纪八十年代,陈丹燕是儿童文学的代言,之后是少女文学的代表,九十年代创作了著名的上海三部曲《上海的风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的红颜遗事》。她是上海都市文化的代言人,也是中国作家中第一个走出国门的背包客。

少年时,翻译家是她的摆渡人。在外国文学的纸页中,在沙沙作响的短波声里,她要去看一看那个由作家文字构筑起来的世界。于是,从1990年至今,她一次次出发与归返,让“在路上”成为她人生的关键词。

陈丹燕

▲ 开幕式现场 陈丹燕

在开幕式上,陈丹燕回忆了过去看过的书、写过的字、走过的路。从短波收音机年代,到电视纸媒时代,再到如今的新媒体时代,展览包含的丰富内容也映照了一个作家与时代发展之间的印记。陈丹燕说:“旅行让我学会忍耐,让我宽容,让我学着去理解别人,学着容忍生活当中很多的缺憾和遗憾。”

在展览的策划过程中,几经打磨,陈丹燕梳理出一张意义非凡的书单,从版本到译者,这张书单凝聚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她踏上旅途的扎实储备,也是从这张书单出发,她边走边写,写出了整整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十余本关于旅行的文字。从读者到作者,在开幕现场,陈丹燕将这张书单和一套“陈丹燕旅行汇”丛书赠送给明珠美术馆。

陈丹燕

▲ 陈丹燕的书单

“在阅读和旅行的交织中,我向外找自己,向内找世界。于我而言,旅行最重大的意义便是自我的成长。在旅行中,我去拜访一个完整的自我,它让我能望得辽远,想得细密,理解人生的遗憾,与这世界的好处。”

陈丹燕所经历的旅行和她所阅读的文学,成就了她的“旅行文学”,浙江文艺出版集结出版了“陈丹燕旅行汇”系列丛书,至今已经出版了十本。陈丹燕的步履不停,“陈丹燕旅行汇”也将继续前行,敬请期待。

-转载自明珠美术馆PAM

浙江文艺出版社

编辑 | 出版 | 想象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