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初年苏峻与祖约之乱的深远影响

东晋在平定王敦之乱的时候,曾经征召了一批人带着各自的部队来支援朝廷,这里面啊,有个苏峻。苏峻由平叛功臣转变为又一次叛乱的祸首,究其原因,外戚庚亮(国舅)是不能辞其咎的。

苏峻(?-328年),字子高,长广郡掖县(今属山东) 人,安乐相苏模之子 ,苏峻少年时是一介书生,很有才学,初任郡主簿。十八岁时被推举为孝廉。永嘉五年(311年),永嘉之乱爆发,百姓流亡。苏峻家乡中的人聚众举事,苏峻纠合了数千家,在本县修筑堡垒。当时的豪杰们各有聚集的徒众,但苏峻最为强大。

苏峻派长史徐玮传檄文于各个屯落,宣扬王化,又收拾无主的枯骨埋葬,远近之人感激他的恩义,便推举苏峻为主。于是在海边的青山中演习军事。晋元帝司马睿知道后,任命苏峻为安集将军。

可见苏峻在笼络民心方面确实有自己独到的一面。

苏峻

当时青州刺史曹嶷上表朝廷请求任命苏峻为掖县县令,苏峻以生病为由没有接受任命。曹嶷忌恨苏峻得到众人拥护,要成为祸患,想讨伐他。

苏峻害怕,率领徒众数百家渡海向南方转移。到了广陵,朝廷嘉奖他从远处来到,就改任他为鹰扬将军。恰逢周坚在彭城谋反,苏峻帮助官军讨伐周坚,因功被授任为淮陵内史,后升任兰陵相。

苏峻

当时在建邺的司马睿听闻苏峻的事情后,为了拉拢他,就任命苏峻为官。司马睿当时自己可怜兮兮,对这些地方豪杰都是百般拉拢。

后来王敦之乱起,王敦带着自家人马杀向建业,朝廷征召多路人马抵抗王敦,苏峻也收到诏令,苏峻不知道要不要听朝廷的话,就占卜了下,结果占卜后结果不吉,于是就迟迟不进。及后朝廷军队被王敦击败,苏峻于是退至盱眙。

晋明帝的时候,王敦再起向建业开来,东晋朝廷迫不得已,征召了苏峻、祖约等人的部队,为什么说是迫不得已呢,因为这些部队啊,实质上是个人武装,不是国防部队。私人部曲、流民队伍, 朝廷对这些武装是怀有戒心的。

当年祖逖率流民过江,也在江南没呆几天,就北返中原了,王敦杀向建业的时候,东晋朝廷的兵都让刘隗、戴渊带着让人家给打败了,晋明帝无兵对付王敦,只好接受大臣建议,引江淮流民帅刘遐、苏峻等入卫京师,最终才弭平内乱。

王敦之乱中,苏峻立功。故此战后一路高升,驻守在历阳。朝廷授他“持节、冠军将军、历阳内史,加散骑常侍,封邵陵公,食邑一千八百户。”待遇是相当好。苏峻因有功于国,渐渐拥有很高的威望,而且有精兵万人,武器亦精良,是江北一个相当强的军事力量。

苏峻

咸和二年(327年),为解决苏峻的隐忧,庾亮决心征苏峻入朝,认为即使真的将他逼反,也是小祸;反而数年后才让他作乱,那苏峻力量会发展到强得难以压制。但当时朝中众人都不同意庾亮,光禄大夫卞壸反对声音最强,认为不能操之过急。

与庾亮关系良好的温峤亦多次写信劝止庾亮,但庾亮都不听。苏峻听闻庾亮的打算,于是派司马何仍向庾亮转述自己不愿入朝任职的意愿,但庾亮拒绝,更命监淮北军事的郭默为后将军、领屯骑校尉;弟弟庾冰为吴国内史,用以防备苏峻。

随后朝廷便下诏要召苏峻为大司农,加散骑常侍,位特进。并将兵众交给其弟苏逸统领。苏峻及后上表要求让他改镇青州一荒郡,但庾亮不准。苏峻知道不能改变,但担心庾亮这次其实是要加害他,在赴召的犹豫间,参军任让建议苏峻起兵。同时阜陵县令匡术亦劝苏峻起兵,苏峻于是不应命。

苏峻亦知祖约怨恨朝廷,于是派参军徐会去推崇祖约,并请他与他联手讨伐庾亮。祖约知道后十分高兴,谯国内史桓宣知道劝阻,但祖约不听,及后便派侄儿祖涣和女婿许柳与苏峻会合,正式起兵。

温峤听说此事,立即想率士众赴建康防卫,三吴之地也想出动义兵,庾亮都不同意。却写信告诉温峤说:“我对西陲安危的忧虑,要超过对历阳苏峻的忧虑,足下不要越过雷池一步。”朝廷派使者面谕苏峻,苏峻说:“朝廷大臣说我要造反,我哪有活命呢!以住国家危如累卵,无我不行。现在狡兔已死,猎犬就该烹食了。我就是死也要向出谋者报仇!”

陶侃、温峤、郗鉴、庾亮、王导......当时的大佬轮番上阵,明的暗的都用,也难以消灭敌人。就在局势还不明朗的时候,苏峻有一次喝酒喝大了,竟然亲自上阵冲锋,结果被乱军之中投来的两只长矛刺于马下,当场被乱刃分尸。

苏峻、祖约之乱,历时年余,影响深远。

苏峻乱后,南京城遭到极大地破坏,民物凋残,大家都把罪过归结于庾亮,庾亮不能自安,求出外镇自效。于是庾亮以豫州刺史出镇芜湖,以帝舅之尊,遥控朝政,因而居内辅政的王导不能相安,导致庾、王两大士族的矛盾增加,延续十余年之久,庾亮及后更曾打算起兵废掉王导,只因郗鉴反对而免却了一场士族斗争而生的动乱。

统帅苏峻祖约叛乱,对东晋当政的门阀士族打击很大,教训极深。此后东晋至孝武帝时为止,士族内争在方式上有所顾忌,不敢轻动干戈,因而东晋得以免除内战达七十年之久。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