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开元寺仁寿塔的来历?

仁寿塔又称西塔,相传后梁贞明二年(916)闽王王审知因梦见一和尚,劝他建塔,便从福州浮海运木,来泉州造塔,名无量寿塔。到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及淳熙年间(1124~1189)两次失火被毁,故南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1228~1237)改建石塔。用花岗石筑成,平面八角,五级,高近45米,仿木构形式。塔身各层四门四龛。位置逐层互换。塔身转角立倚柱,塔檐成弧形向外伸展,檐角高跷,如木构无异。每层塔身外有回廊护栏,悉如木构,秀丽清润。人们可在此凭栏远眺。塔刹为铸铁制成,高11米,有刹座、覆盆、火珠、仰莲、宝盖、七层相轮、圆光、镏金铜葫芦串连在一起。还有八条大铁链从刹顶系到顶层檐角,似有刺破青天之感。此塔内有一根八角形的塔心石柱,从底层直通塔顶。塔心柱和塔壁间横跨着八条长6米、宽与厚均为0.4米的石梁,一头嵌入塔心柱,另一头架在塔壁立柱上。由塔心柱塔壁与石梁组成一个严密的框架,有很好的整体性。塔的各层塔门、塔嵌,层层错位排列,不但对结构的坚固性有利(受力均匀),而且也能变化,形态美观。据历史记载,明代万历三十二年(1604)泉州大地震,镇国塔次年又遇强台风,破坏均很严重,但此塔仅仅是折断塔刹和部分栏杆,其主体结构安然无恙。这真是奇迹了。仁寿塔表现的是西方极乐世界,塔的八面八角造型象征八方,连同上下共“十方”,都是光明净土。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