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以知识产权促进航天技术向民企开放

4月23日,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吴志坚在2019年中国航天大会上分析中国商业航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5大问题时表示,如何通过知识产权保护来促进中国航天技术民营企业开放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否则就会低水平重复研制,造成浪费。”他同时表示,中国商业航天市场应向民营商业企业开放。

吴志坚说,2018年,全球航天经济收入达到4000亿美元,其中来自于商业航天的收入达到3300亿美元。吴志坚表示,从参与主体看 ,一批新型航天主体茁壮成长,成为商业航天的一支生力军,特别是美国一批私营企业占据了航天的主要领域。

中国商业航天发展也呈现出百舸争流的态势,但存在一些问题。吴志坚表示,第一是思想观念的转换。中国航天发展以技术推动为主,但在商业航天发展中,没有市场就没有商业航天,技术只是手段和工具,其目的并不在于技术本身。因此不能仅用过去做项目的方式来推动商业航天发展。

第二是政府支持问题。吴志坚说,政府在商业航天发展中有四大职能:规划引领、法律规范、市场开放和技术成果转移。“目前国家航天局在规划引领和法律规范上做了很多工作,现在要解决的就是市场开放和技术成果转移问题。”他表示,美国军方和政府都采购商业卫星,政府和军队是商业航天最大的市场,在中国,市场要向民营商业企业开放。

在技术成果转移方面,吴志坚认为,国家投资形成的技术产品和技术成果是国有资产,应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而如何通过知识产权保护来促进中国航天技术向民营企业开放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否则就会低水平重复研制,造成浪费。”

第三是民营企业要以创新为本。吴志坚说,现在成长起来的很多民营企业通过资本推动体制内的人员出来从事商业航天事业,把体制内的事情拿到体制外来做。他谈到一个现象,很多做火箭发射的商业企业不是集中在亦庄,就是集中在西安附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产业布局?他表示,因为“离不开体制内技术支持”。

第四是商业模式问题。吴志坚认为,民营企业参与商业航天,最大的优势是在于成本,没有成本优势就没有竞争优势。

第五是资本问题。“商业航天是以市场为主导的商业活动,商业是商业航天的底色和基因,所以它必须跟资本紧密结合,这是毫无疑问的。”吴志坚说,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过程中同样离不开资本的支持,“但我们的商业航天跟美国相比有一个最大的区别,美国的商业航天是注资,我们是融资。注资跟融资之间有着本质区别,注资的背后是资本跟企业的同生死共命运,而融资是要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同生死共命运方面它难以做到。”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