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中国报业最长的一张报纸吗?是《大公报》,现办公地在香港!

这些年,荧屏上报道新中国成立前的记者形象时,出现新闻媒体最多的是《大公报》报人,其记者成了公平正义的代名词!

它基本调子偏左一些,与当年的蒋介石控制的《中央日报》成了对比!

不过,现在的《大公报》地址在香港,是以报道中国声音为主要内容的华人报纸。

它目前是中国最悠久的报纸了。

大公报

《大公报》是中国近代报纸,由英敛之于1902年在天津创刊,是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之一,与南开大学、天津碱厂并称为“天津三宝”。

《大公报》在1926年至1949年以奉行“四不主义”(不党、不卖、不私、不盲)最为出名,宣传变法维新、君主立宪,反对封建专制、黑暗吏治和外来侵略,以“敢言”著称。

其版本包括泰兴《大公报》、天津《大公报》等。

这是一张让人敬仰的报纸。

自从1902年6月17日,《大公报》在天津诞生,报头由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严复所题,也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一份报纸,现在依然在香港蓬勃发展着。

《大公报》是中国近代报纸,由英敛之于1902年在天津创刊,是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之一,与南开大学、天津碱厂并称为“天津三宝”。

《大公报》在1926年至1949年以奉行“四不主义”(不党、不卖、不私、不盲)最为出名,宣传变法维新、君主立宪,反对封建专制、黑暗吏治和外来侵略,以“敢言”著称。其版本包括泰兴《大公报》、天津《大公报》等。

《大公报》的张季鸾、王芸生、范长江、萧乾,皆为杰出的编辑记者。

二战时期,中国唯一守在欧洲战场的记者就是萧乾;红军长征时,范长江深入西部,为广大读者展示了一张张坚毅的真实面孔。

1926年,吴鼎昌、张季鸾、胡政之合组新记公司复办《大公报》。

在复刊之日发表了《本社同人之志趣》,这篇文章提出了“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四不”方针。

“不党”,是指“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此外无成见,无背景。凡其行为利于国者,吾人拥护之;其害国者,纠弹之”。

“不卖”是指“不以言论作交易,不受一切带有政治性质之金钱补助,且不接受政治方面之入股投资”。

“不私”,是指“除愿忠于报纸固有之职外,并无私图。易言之,对于报纸并无私用,愿向全国开放,使为公众喉舌”。

大公报

大公报“不盲”,是指不“随声附和”、不“评诋激烈,昧于事实”。

大公报

2000年左右,香港《大公报》与内地联合办报,推出了一些地方专版,比如《山东新闻》《淄博专版》等。

笔者有一段时间曾任《香港.大公报》的淄博主编,1999年曾赴香港的编辑部,送给他们一副书法作品,笔者题的内容是“底蕴丰厚求大;黾勉夙夜在公”,把大与公两个字嵌进去了。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