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 生还是不生?委员建议我省尽快出台生育鼓励相关细则

陕西省统计局发布的《陕西省2017年人口发展报告》中指出,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我省出生人口增加明显。但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育龄妇女人数呈现逐年减少、妇女初婚和初育年龄呈现不断推迟的趋势,妇女生育意愿也有所下降,未来出生人口增长后劲乏力。

《报告》提出了关于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几点建议,其中包括“适时全面放开计划生育,出台鼓励生育措施,通过对生育进行补贴奖励等方式提高生育意愿”。

“生还是不生?”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是大多育有一孩家庭的重要命题。

观点一:坚决不生 养娃压力太大

无处落座的沙发、堆满餐具的水池、散落各处的玩具……一走进年轻妈妈杭娜家,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杂乱。“白天照顾娃,根本没时间收拾,只能等她睡着了,我才抽空给屋子大扫除。”杭娜的女儿两岁半,自从孩子出生以来,她的生活便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里老人身体不好,老公现在在北京工作,我就成了带孩子的主力。”杭娜告诉记者,自从有了女儿,她才发现“带娃”是世上最辛苦的工作。

“孩子三岁前是最需要大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全年365天无休,想睡个懒觉都困难。”杭娜告诉记者,自己一天的开始从厨房准备早餐开始,一天的结束是在厨房洗各种餐具。“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孩子半夜不起夜,最起码能睡个整觉。”自从国家开放二胎政策以来,杭娜也与老公商量过此事,“我们最终决定坚决不要,首先一个人带孩子太辛苦,其次我得马上工作增加家庭收入。”杭娜介绍道,目前家庭每个月孩子的支出约4000元,占家庭总收入的三分之二,以后上了幼儿园,开销只会更大,再生二胎,他们着实承受不起。

今年35岁的赵晶是一位三岁孩子的妈妈,伴随着周围亲戚、朋友都当上了“二宝妈”,她的烦恼也来了。“现在家里长辈很想让我们再生一个,但我们还是觉得不要生。”

赵晶告诉记者,自从孩子出生以来,家中生活起居最高配置都给了孩子。“孩子的奶粉、尿不湿主要从国外买,现在与孩子有关负面新闻看着都害怕。”赵静说,她最近一直在关注“疫苗问题”,她认为养育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压力也很大,所以不考虑再生一个。

吴言生
吴言生

观点二:只要政策好 可以考虑生二胎

“从感情上说,我很想给孩子再生一个手足至亲,但希望有好的政策支持我们养两个孩子。”在李冬梅看来,只要政府政策好,她很愿意生二胎。

李冬梅家有一个账本,上面记录了孩子出生以来的重大开销,以及大学毕业前的必要开销预算。“我粗略算了一下,一个孩子工作挣钱之前,家长保守得投资40万,而且这只是很普通的养法,更别说提更高的要求了。”她希望,陕西省能出台一个鼓励生育的细则,帮助二胎家庭承担一些压力。

“二宝妈”王玲的家里有一儿一女,哥哥已经上小学四年级,妹妹今年两岁。“养育两个孩子时常让我疲惫不堪,但是他俩给我的欢乐和温暖是无限大的,如果再选一次,我还是会生老二。”王玲说,如今每天大生活都被工作和孩子填得满满当当。

她告诉记者,对一个做母亲的人来讲,每天下午五点半其实是从一个工作场所,到另一个工作场所的转场时间,“前一份工作赚取生活费,后一个工作滋养我们彼此的生命。我很享受现在的生活状态。”

王玲最近一直在关注着“国家鼓励生育”相关新闻,她与李冬梅有着相同的希冀。她希望,政府能尽快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比如针对双职工二胎家庭,在休假、就学、医疗等方面的有利政策。

吴言生
吴言生

委员:希望我省尽快出台生育鼓励相关细则

在今年的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杨淼表示,2017年全国新生儿数量比2016年减少了63万,且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这些严峻的形势让她倍感忧心。

“全面放开二孩,但政策走向到底怎样?我们要认真研究。”杨淼建议,我省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福利政策,鼓励更多的人生孩子,以保证人口增长的数量和质量,只有新生人口增长数得到保证,才能保证经济稳步发展。

记者了解到,陕西省对一对夫妻生育两个以内的孩子,实行生育登记制度,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不需要审批。现在计划生育二孩的夫妇,只需要和之前生育一孩时一样,到现居住地或户籍地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机构去办理登记备案即可。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政策调整前的计划生育家庭继续按规定的条件、标准、年限享受各项奖励扶助、特别扶助、优先优惠政策。

“希望我省尽快出台生育鼓励相关细则,给老百姓吃下定心丸,有信心养育二个孩子。”省政协委员吴言生告诉记者,他在日常调研中发现,养育幼儿和孩子教育是一个家庭的两座大山。“现在大多家庭主要靠长辈带娃,这样年轻父母才能放心打工挣钱,若老人身体不允许,还得再开销请保姆。再加上教育环境压力大,很多家庭不是不想生,是不敢生。”吴言生发现,每当谈及养孩子的成本和社会压力,很多一孩家庭都对二胎望而却步。

吴言生建议,在国家全面鼓励生育的大背景下,我省应出台相关生育鼓励相关细则,比如针对养育二孩的职工,薪资上采取一定补助,并对二孩家庭在上学上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吴言生说:“只有具体政策靠得住,老百姓才敢生,城市也将注入新的活力,也将有更好的发展。”

来源:各界导报记者 王惠玲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