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游戏被游戏玩我_ 触乐夜话:玩游戏玩游戏,到底玩个啥?

快乐的夜谈,每天聊与游戏有关的屁事、鬼事、新鲜事。

图/小罗

最近,Valve发表了《半衰期》系列的新作《半衰期:爱丽丝》。 这是VR游戏,长度相当于“半衰期2”。 CDPR公布了“网络朋克2077”的新细节。 游戏的四分之三的场景可以破坏,所有主要角色都有独立的动画,NPC也能实时对天气作出反应等。

这两条新闻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但与游戏业的技术发展有关。 VR游戏让我们感受到临场感,可破坏的场景越是表现出游戏的细节,这些确实越是增加了玩家的沉浸感,就这样下去,在未来我们真的会像电影《第一个玩家》一样佩戴头戴式耳机,让你分辨虚拟与现实、智慧NPC与人类

玩游戏被游戏玩我

到了那个时候,喜欢“纸片夫人”的人们会高兴吗

使全身沉浸对玩家来说是件好事,但在游戏受到谴责的情况下,也许也有使其“沉浸”的要素。 在父母和别人看来,孩子玩游戏,好像和现实相差甚远,什么都不在意,到底是什么? 不用说父母,偶尔也会发现孩子驼着背抓着手机玩,就像走着尸体走着肉一样讨厌。

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辩护,我就会说“什么都不要着迷”。 其实,游戏比普通游戏更容易入迷,很快就没有简单的反馈机制是很多娱乐方式。 而且,市场上确实有很多不好的游戏,不能说是游戏,也有只是利用游戏的概念赚钱的软件。

但是,如果为此击杀了游戏杆,那也是错误的。 在防止对游戏着迷的基础上,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所以很多游戏至今都有防止对游戏着迷的机制。 好的游戏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更多,如何辨别游戏,其实也是游戏媒体的作用之一。

人们经常摇头叹气,说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读书,实际上“巫师3”这样的好游戏,文字水平不差,读书量也不少。 的确,信息密度比不上专业书籍,文学方面比不上古典名着,但我认为至少还不如市面上销售的畅销小说。

进一步展开来看,游戏还有很多意义。 例如,“尼尔:机械纪元”与哲学知识有关,“刺客信条”系列与历史知识有关。 有人说为什么不读哲学书和历史书呢?问题是,不玩这些游戏的话,许多人可能对这些领域不感兴趣,但游戏引起兴趣的火花,反而会被催促打开相关的书籍。 爱好,永远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比起不让孩子玩游戏,更积极地让孩子接触游戏,某个游戏——“塞尔达的传说:荒野的气息”比较好。 我们大家都知道有很多好游戏,可以提高坏游戏的免疫力。

玩游戏被游戏玩我

文艺复兴、美国独立、法国革命、古埃及和古希腊……“刺客信条”系列在世界历史上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

如果父母讨厌麻烦的话,就必须用棒子把游戏全部杀光,让孩子玩吗? 结果,不玩游戏的孩子大多数都不能说长大后成为了年轻的才能。 但是,我还是觉得有点遗憾。 因为有模糊、美丽的可能性。 而且,如果孩子真的想玩的话,你也管不了孩子的一生。 据我所见,如果年轻时受压迫,长大后变得宽容的环境,也许会变得更加反抗,更加强烈地玩耍。

游戏给我带来了什么好像有很多可以说的东西,又好像什么也说不出来。 我以前觉得游戏包容着我。 因为知道喜欢的东西不被主流认可是什么样的味道,所以和其他东西比心。 但是我想,我本来就有随从性,和游戏没什么关系,然后我又不想要它,在想什么呢? 享受游戏不是件好事。 我看过一篇文章。 其中有说了对游戏态度的玩家,我很认同

“我不知道在说什么,但是我说了很多游戏我想说的话,那是为了我哭泣,为了我笑,我真的觉得什么也说不出来。”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