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8亿用户云参与让网易云音乐成了《歌手》“第二现场”

云音乐

文| 林不二子

问:对《歌手》投票排名不满意怎么办?答:上网易云音乐亲自投票啊。

尽管在网易云音乐上用户们的应援投票与《歌手·当打之年》没有直接关联,但云村用户们的应援热情居高不下,在第8期节目的第二天,华晨宇作品《新世界(Live)》的应援票数就超过700万,周深《达拉崩吧(Live)》也接近400万。

云音乐

除了应援投票之外,在网易云音乐上这一季《歌手》的各种音源作品都播放量不俗,评论区也是百花齐放,在读娱君看来,这一次网易云音乐这个社区属性极浓的数字音乐平台,看起来更像是今年《歌手》的“第二现场”了。

怎么就成了综艺“第二现场”?

在不少综艺里都会有第二现场的设置,作用一般是为了对节目主体内容进行补充,嘉宾们边观看边讨论,或是通过投票、选择参与到节目中去,都在增加节目内容的丰富度与可看性。有意思的是,据我们观察,这一次《歌手》与网易云音乐达成的独家音频战略合作,也实现了某种“第一现场”与“第二现场”的配合。

比如,云村用户在看完《歌手》后,就会跑到网易云音乐上打开歌曲,边听边回味,顺便写下自己的评论。在节目第一期华晨宇表演的《寒鸦少年(Live)》下,“华夫and饼”就评论“这首歌看似简单,但是里面涵盖的黑暗戏谑、生旦净丑,其实则是人对世间的扮相”,这条评论就有点节目嘉宾在点评的味道。

云音乐

而除了听歌评论,云村用户还会“科普”、“考古”和分享,有的人会在歌曲评论区放出作品相关的“冷知识”,也有不少人会找到节目翻唱作品的原版品一品,听到好听的歌曲云村用户也会分享到其他社交平台,这些行为也为身处“第一现场”的《歌手》增加了更多可看性、互动感以及传播度。

据官方数据,《歌手》上线6期其音乐作品在网易云音乐上播放量破6.6亿,评论数破190万,分享量超过500万,最新一期播出后周深有两个条目冲上站内热搜,《达拉崩吧(Live)》一天收获5.7万+评论,网易云音乐官方推出的节目现场与原曲合辑歌单也有近1万的评论数,要知道歌单评论到万十分少见,所以说这几个数字让网易云音乐足以称得上是《歌手》的一个庞大“第二现场”了。

云音乐

当然,在这二者的合作中最有趣的现象还是第一现场与第二现场的意见相左,或者说是第二现场对第一现场的补充。

《歌手》第二期迎来了一次热度极高的网络大讨论,当期毛不易因两次排名垫底而被淘汰,节目播出后毛不易就登上了微博热搜第一,大量网友表达了惋惜与对投票结果的不满,在云村热搜上毛不易也霸占热一,而在站内的《歌手》应援排名上,毛不易则凭借云村用户的投票冲上了第二,当晚表演作品《一荤一素(Live)》上云音乐飙升版第四,一晚收获了3万+评论。

云音乐

节目里第七,节目外第二,这个结果上的差异其实就体现了网易云音乐对《歌手》500人评审审美的一种补充。

不少节目中“失利”的作品,在网易云音乐上都有不错的播放量和评论数,像是奇袭失败的刘柏辛,其《Manta(Live)》评论数破4万,云村用户“歌手里我最喜欢的歌手”的评论点赞数过5万;毛不易在节目第一期表演垫底的作品《借》,在网易云音乐上一周的播放量也超700万。这一情况就体现出,云村用户可能就是刚好没被500人评审代表的大众,他们的“用耳投票”正是对节目结果的一种补充,在向外传达着这一批乐迷的音乐喜好也是当下市场中不可忽视的。

而说到这里也引出了云村这个“第二现场”的另一个作用,即让乐迷发现更多优质歌手,放大他们的声音,这也是对《歌手》“让观众听到歌手”这一初衷的补充。

初具争议的黄霄云,随着一首首作品的演绎逐渐获得了云村用户的认可,每期竞演作品的评论数屡破2万+;奇袭失败被迫“一轮游”的歌手太一,其现场版《玉(Live)》也在节目播出两天后登上飙升榜第四,与《玉》收录在同一张专辑的《负重一万斤长大》和《第一次做人》两首歌也位列飙升榜第八名和第九名。

云音乐

据自媒体《毒眸》统计的节目播放前后歌手云村粉丝数量变化来看,截至3月26日刘柏辛粉丝增长达34万,太一增长14万,黄霄云也有6.6万,而截至3月24日《歌手》Live版歌曲评论数,黄霄云的评论数量仅次于华晨宇,位于所有参加过节目歌手的第二名。那些在节目中没能获得好成绩的歌手,也因为网易云音乐上用户们的认可及不断传播,而被更多人听到、记住并喜爱,这就是云村这个“第二现场”最亮眼的成就。

为啥这次综艺+云村效果显著?

从前文就不难看出,在这次《歌手》与网易云音乐的合作中,用户听歌、评论是最主要的参与行为,这些行为在网易云音乐的平台上形成了热度,促成了全平台对《歌手》节目的关注。而在此前,音乐综艺也早就与数字音乐平台们尝试过合作,那么这次网易云音乐怎么就有了出奇的效果呢?

第一点原因应该是网易云音乐社区属性发挥了功效。众所周知,云村用户喜欢写评论也更爱看评论,一边听歌一边下滑的操作是很多平台上用户的习惯——评论、红心、分享三连——这样的习惯为这次“第二现场”的点评环节预留出了很大的发育空间。同时,网易云音乐上的动态版块也击中了用户想要分享的需求,云村用户养成了向同好分享歌曲的习惯,也是这一次《歌手》作品总分享量过500万的基础。

除此之外,网易云音乐也擅长运营好这个社交社区,像前文提到的应援投票,就是激发更多乐迷聆听《歌手》作品的活动,官方推出的现场与原曲合辑歌单也引发了平台上用户的“流动”,让不少为了《歌手》到平台上的用户也听到了更多好作品,包括网易云音乐最近推出的“如果参加《歌手》我会是?”K歌挑战活动,也再次增加了用户对节目的关注,加强了用户的娱乐感,让用户与平台的粘性更强。

云音乐

推出这么多参与感强的活动自然是有针对性的,网易云音乐月活用户中95后占比超过60%,大量Z世代年轻人是参与种种活动的主力军,也是这一次网易云音乐能成为“第二现场”的第二点原因。

Z世代特点就是在网络上更喜爱表达,有更强的参与欲和安利欲,每个人听歌-评论-分享的循环,都拉来更多年轻人加入这个音乐社交力场,让左手强社区、右手Z世代的网易云音乐成了声音类综艺的“心头好”,要知道,从去年底开始,网易云音乐就先后与《歌手》《朋友请听好》《嗨唱转起来》《声临其境》第三季《我们的乐队》等多部综艺达成合作了。

与此同时,Z世代用户的音乐审美更多元,包容性更强,此前网易云音乐副总裁丁博也以平台热歌榜TOP10包含民谣、说唱、欧美流行等多种不同风格类型作品,来证明平台上年轻人们的喜好各不相同。

因而在Z世代用户这两个特点加持下,这一次网易云音乐上才会有很多节目里“不行”平台上“强推”的情况,大量年轻人只要觉得好听、被触动就会认可,愿意为这些作品投票支持,并把它们送上网易云音乐的榜单。

结语

1+1>2,可以说是这次《歌手》与网易云音乐合作的一个结果,网易云音乐有了更多优质内容,云村用户活跃度更高了,《歌手》也在节目外拥有了关注度和讨论量,尤其是吸引了Z世代的目光,双赢是无需质疑的。

在我们看来,这次网易云音乐和《歌手》的合作中,综艺+数字音乐平台爆发出了更多能量,相较其他平台多为音乐综艺“附属品”的情况,这次网易云音乐在行业中做出了表率。

*原创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